返回734.第734章 石原终于掌权了(2 / 2)  山河血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7%、原油20。2%、铝40。6%、锡28。8%、盐31。3%。除此之外,诸如橡胶、镍、铝矾土之类的物资完全依赖进口。巨大的资源输入当然换来了国家的发展。到民国十六年,日本的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五,钢产量占世界第六,棉纱产量世界第二,人造丝则是世界第一。但在所有工业化国家中,日本最为依赖海外原料运输。日本作为工业化国家的地位,被其作为原料消费大国的地位抵消了。以货物装卸量计算,民国十六年日本进口量3700万吨物资,但只出口了1300万吨物资。除了英美两国,日本进口商品的重量超过任何国家。显然,日本越依赖进口,把自己作为政治抵押品的风险就越大,因为它的原料供应国显然处于能提出要求的有力的地位。如果不希望受制于人,唯一的办法就是设法控制供应来源,这就是日本必然走向扩张的根本之一。”

    当李璜分析日本走向扩张的根本原因时,管明棠只是偶尔的将视线投向他,日本必然扩张的观点并不新鲜,实际上国内高层对日本亦有同样的分析,甚至这也是当初制“苦撑待变”的根本原因。

    “而相对应的还有国内外的市场,因国内50%的农民生活极为贫困,因此日本也无法通过扩大内需的办法走出困境,国内市场日益狭窄的同时,外部市场亦受到冲击,民国十八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结束了自由贸易的黄金岁月,先是危机导致美国的经济全面下滑,使日本生丝出口遭受严重打击,在民国二十年,英国放弃了其长期坚持的自由贸易,转而与它的自治领和殖民地签订了关税同盟。这使得日本失去了另一个对他十分重要的市场,此前,日本一直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向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大量出售工业产品,因为这些贫穷的殖民地不愿意买质量较好但价格昂贵的英国同类产品。世界贸易形势的恶化使得日本更加看重中国,甚至可以说,经济危机是其对中国的入侵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但这正是石原莞尔的短视之处。”

    石原莞尔的短视之处,李璜的点评让管明棠的眉头微微一跳,石原莞尔可是近代日本唯一具备战略眼光的人,相比于东条,石原的政策更隐蔽、更加恶毒,而且可能性更高。

    “主任,就资源需求而言,日本只从满洲进口五种商品:煤、铁矿石、盐、小麦和大豆。其中,只有前两种商品对日本较为重要。但是中国本身落后的现实,并不能满足日本的资源需求,它为此付出的努力很可能得不偿失,只是由于张学良的东北军放弃抵抗,这个矛盾才未能充分暴露。毕竟,轻易到手的战利品并没有消耗太多的成本。”

    脸上带着些嘲讽之色,李璜又接着说道。

    “原本,东北就一直是日货的倾销地,如果他们不打下东北,完全可以照样利用在东北的投资获得东北的煤铁,从而将其转化为日本的工业力量,且即不会引起各国的警戒,同样亦不会引发我国的抗日浪潮,而而影响到日货在华销售,原本能用市场解决的问题,石原偏偏冒险用占领作为解决,最终全面激化了中日矛盾,如果当年日本不这么做,而是全力修实因济南事变而恶化的中日关系,中日两国又岂会如此?可以说,石原那个人,表面上看似一个战略家,其实不过只是一个披着战略皮毛的日本军人罢了!”

    手指朝着桌面上那列为绝密的《国防国策大纲》轻轻一点,李璜的脸上带着十足的轻蔑之色,那种轻蔑甚至是发自骨子里的。

    “如果没看到这份大纲,我会觉得石原还是一个隐患,但现在,看到这份大纲,”

    抬起头,直视着主任,李璜的神情却是突然一变,用不无激动的口吻说道。

    “我只能说……天佑中华,现在终于让石原那个家伙掌权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