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1章 海军工业(2 / 4)  大清拆迁工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另一个亮点是。借鉴英国‘无畏计划’中地火炮布局方案。沿着中轴线位置上安装了三座三联装射炮塔。这样一来主炮口径统一。使用一个统一地初级火控系统。使得主炮致命攻击距离达到6000。即使轮齐射没有命中对方。根据规则直线分布地弹着点。也可以很快地计算出敌舰地精确位置。使得下一轮地弹着点更接近敌舰。

    还有一个亮点是作战实验室地科研人员。在张云飞地有意指引下。综合了目前各国地先进技术。开了檀香山自己地特种钢材。根据1892年。美国人哈维明了对装甲表面加热后立即用水冷却以提高硬度地处理工艺——哈维法。这种工艺在1895年又被英国人所改进。使硬化效果更好。并沿用至今。用这种方法处理过地装甲在抗弹性能上提高显著。同时法国人现在钢材中添加适量地~可以使钢材屈服度大幅提高。于是“~化钢”应运而生。而德国地克虏伯公司也不甘落后。他们地技术人员在1890年创了“表面渗碳法”。钢材地性能较之使用“哈维法”加工而成地装甲又有了大幅度地提高。

    檀香山的特种钢材正是将这两种改进地工艺结合使用,效果更为惊人,按照张云飞的指引,在碳素钢里适量地加入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使钢的组织结构生变化,从而使钢具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性能,如强度、硬度大,可

    韧性好,耐磨,耐腐蚀,以及其他许多优良性能。l途的不同,檀香山的特种钢也分成了很多种。有硬度很大,制造金属加工工具、火炮履带和车轴等地钨钢和~钢。有韧性特别强,制造弹簧片、弹簧圈等的~硅钢。也有用~钢地抗高温来制造飞机的曲轴、特别硬地战舰主轴等。还有~~钢(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强,不易氧化。

    战舰上地不同部位需要的钢材不同,最重要的是战舰螺旋桨的主轴。由于这一时期的战舰看起来度很快,实际上像战列舰的18节、19节度根本维持不到1小时以上,高的转动后主轴过热,连轮机兵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战列舰的度大部分时间都是维持在1到15节之间。

    而望舒级重巡洋舰所采用的都是自己特别量身定做的高强度的~钢主轴,使得主机能够长时间的维持在高航行上面。同时强度高和重量轻的特种钢使用在战舰上,使得原本臃肿的战舰护甲在同样的防护能力下得以变薄、变轻,这样节省出来的空间和吨位,正好可以给臃肿的新式往复式蒸汽轮机组分配空间和吨位,使得战舰主机输出功率达到设计标准22节。

    可以说,任何一项的技术革新都能够在一艘巨舰上体现出来。因此一个国家的工业强弱,就看他的海军造船工业能力如何!

    对于建造望舒级重巡洋舰,海军部的几个总署都没有闲着。军械署和建造署各司其职,为战舰提供各种服务。

    按照张云飞的对战舰的理解,望舒级重巡洋舰一旦建成的话,在度、火力、防护上面都要过当时的大型装甲巡洋舰。因此,张云飞称之为袖珍版的战列巡洋舰,在对抗装甲巡洋舰上面,完全有着压倒的优势。

    相比之下,盘古级战列舰就没有望舒级重巡洋舰那般的优势了。由于望舒重巡洋舰可以在意大利小口径203mm三联装火炮的基础上,稍微进行改进就可以安装在重巡洋舰上了。可是以目前檀香山的工业加工切割能力,还是无法制造305mmm以上的三联装战列舰使用的火炮。

    原本安德森倒是也想着在战列舰上尝试全部统一主炮口径,不过在设计计算之后,现四座双联装主炮,再加上厚重的装甲和蒸汽机锅炉,这船浮不起来。即使勉强浮起来,也是牛车一般的航。

    安德森为此叹息过,是因为当前的技术条件不够。而张云飞也为此叹息过,却是因为自己还是无法比英国佬率先搞出无畏舰来。在张云飞看来,无畏舰不是一般人能弄出来的,还是让英国佬自己折腾去吧!到时候,张云飞捡现成的就成。

    最后,盘古级战列舰依然走的是传统的设计思路,两座双联装305mmm射火炮塔,加上双联装203mmm射二级主炮,1152mm单装射火炮,8门76mmm单装射炮,设计排水量17000~。虽然在火炮设计上没有走统一主炮的路子,但是一级主炮和18门二级主炮,依然让盘古级战列舰拥有足以威慑敌人地傲人地火力输出。

    盘古级战列舰作为九九舰队造舰计划之一,作为檀香山自行建造的艘主力战列舰,代表的是檀香山的最高工业水平。设计时针对美国为俄国建造的特列维赞号和法国为俄国建造的太子号,以及俄国仿造两国技术而建造的波将金级和博罗季诺级战列舰。

    由于采用了新式的特种钢,作为装甲防护和转动主轴,在同等防护强度的状态下,节省了大量的空间和吨位,使得新式地德国造往复式蒸汽轮机得以施展‘才华’,理论设计航211节成为了可能。

    211节的高航在19纪末二十世纪初,无畏级战列舰未出来前的这个时间段,对于各国海军界都是奢侈的。张云飞本想着为了自己地造船厂能真正独立自主的建造战舰,而不惜花费重金扶植自己地工业,但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