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1章:鸿翎急使(1 / 2)  席卷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断断续续的雨季不是一个适合作战的时节,乃至于是一个根本就不能打仗的时节,一切只因为大军极度依赖干柴,而在不断的下雨季节中根本就难以拥有数量庞大的干柴。WwW COM

    雨季还有一个不能作战的因素,既是士卒不能淋雨,一旦淋雨极为容易引感冒等症状,在这么一个没有什么特效药的年代里,缺乏治疗手段使得一个人因为感冒而死去可不是什么恶俗的三流笑话。

    还记得当初刘彦率军奔袭姚伊买的那一战吗?那个时候刘彦带了近千人出击,真正死于战场的其实不多,事后倒在风寒的却足有一百余人,致死率还是恐怖的四成。

    雨里,哪怕是穿蓑衣戴斗笠都不是那么保险,能让士卒窝在帐篷或是室内,那就绝对不能让他们在雨活动。

    雨滴拍打在牛皮帐篷是一种“啪啪啪”的响声,听着雨势其实并不大,因此“啪啪”的拍打声也就不是那么密集。

    赵千不喜欢下雨,那有着很多不好的回忆。他的一个兄弟就是雨干活,回家之后其实还好好的,当晚却是突高烧,他们是农家人又不是什么富户,请大夫什么的不用想,连续三高烧之下弟弟就那么迷迷糊糊的去了。

    “姜汤,每人限取一竹筒。”

    来人都是背着一个很大的竹背篓,背篓里面却是一个看着颇大的皮袋子,听摇晃的时候有“咕噜”声。

    帐篷内的士卒都是笑嘻嘻地凑过去排队,他们拿起了腰间竹筒扒开了塞子,只见背着背篓的士卒一样是拔开一个管桩的塞子,水竟然就顺着管状带子流了出来。

    管状的带子其实是一种动物的肠子,经过专门的处理用来当做输送管,十分有创意且实用。它的出现是刘彦要搞什么输血,后面不了了之,但一些研究并没有完全被丢弃。

    给予姜汤已经不是第一次,主要用意自然是驱寒什么的,也算是一个聊胜于无的预防办法。

    一阵马蹄声在寂静的环境声中由远而近,“咿呀”的城门打开声中,马蹄声开始在城池内回荡。

    不少人都是从室内透过门或是窗向外看,看到的是十来骑背后插着三杆三角旗的骑士策马狂奔。看到这一幕的人都会在下一刻与袍泽面面相觑,他们知道背后有三角旗的骑士代表什么,那是鸿翎急使,专门用来数百里传递紧急军情的特使。

    鸿翎急使在上古先秦时代就存在,两汉时期进行完善,汉部的鸿翎急使采取的就是两汉的样式,例如一身的黑色骑装,背后有一个可以插上旗子的匣子。

    “两黑一白,是什么意思?”

    “……非紧急军情,该是……,我也不清楚。”

    李匡将手里的杯子放下,闻着的话会有酒味,那是军侯的特权,由军队后勤每固定提供多少酒,量不会太多,就是一种酌的情趣。

    军侯能够有一个单独的宅子,是什么宅子则就看运气,一般不会太差。有了宅子还会配上一定数量的护卫亲兵,再加上战场临时配置的仆从,运气好会有女人,运气更好则就会不姿色不错的女人。

    仆从是专门指没有自由权利得到那一类人,他们一般是城市的居民,临时被抓起来为占领军服务。

    现在分配给李匡的仆从有一些差别,例如下密城是不战而降,那么城市居民虽然被划为仆从,可是临时分配到的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怎么个法呢?简单的就是,李匡可以差遣他们,无法随意弄死,想要玩哪个女性仆从也不被允许(她自己愿意也不行)。

    李匡在唤人,要是他猜得没错,等一下会有人过来。

    伺候穿戴的可不是仆从,是护卫亲兵来干这样的活,那是一种然的亲疏有别,亦是职责上的然责任。

    果然,大概是在鸿翎急使从街道策马狂奔而过后的两刻钟之后,城内响起了通鼓,那是一种召唤特定阶层军官前去参与议事的鼓声。

    大概是习惯成自然?于不懂的人听来,鼓声也就是那么回事,才区分不出冲锋、稳住、酣战、鏖战、召唤……等等多种不同节奏的鼓声。

    所以,古时候操练,除了操演军阵之外,就是让将士学会不同节奏的鼓声代表什么,军官不但要掌握战鼓、号角、缶(8年开幕会闪光的那类鼓乐器)……等等声乐器,还要掌握着旗语,因此要起来当官真就不是谁都能当,至少要把该懂的全搞懂,不然就真的是一官无能害死全数袍泽了。

    李匡到的时候,刘彦正在和吕议站在一旁不知道激烈地着什么,那个满身阴戾气质的曹岩则是习惯性地挂着看似冷笑的表情独自屈膝跪坐的边角。

    “什么情况?”李匡是在问谢子瑜。

    “北海郡这边是雨季,只是局部的雨季。”谢子瑜一边着话,一边扭着脖子出‘噼里啪啦’的骨脆声响,又:“北海郡尚且只是局部,东安郡和高密郡也是类似的情况。我们在躲雨,两个方向的敌军各自在靠近。”

    李匡能脑补一些情节,没谁规定一个地方下雨,整个下就非得是一样的气候,那么肯定会因为不同而在生不一样的故事。

    情况很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