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两百六十三章 榨干最后一丝战争潜能(2 / 2)  网游之全球在线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阿育王的铁血手段,立即收到效果。

    在后勤补给顺畅的情况下,前线的阿育王朝大军士气大振,聚城而守,凭借地利之便,跟大夏军打的难分难解。

    每攻破一城,大夏军就要付出惨重代价。

    为了不影响军心,四路大军统帅只能采取轮换制,以军团为单位,将部队一支接一支地派上战场,就当是练兵。

    以右翼秦军为例,设五个正规军团,剩下的十五万就是预备队。

    何为预备队?

    就是当军团出现战损时,直接从预备队补充兵员,次日就能恢复满编。如此,既能保证军团一直处于满编状态,又不因伤亡过大,而出现士气低落。

    此举果然奏效。

    当负责攻城的军团,将士们虽然感到身边的同伴不断有人阵亡,晚上回到营地,却从没觉得营地空荡荡,感觉就像没死多少人一样。

    虽然是错觉,却很能抚慰人心。

    如此一来,次日一早,将士们又能重新抖擞精神,带着新来的同伴,干劲十足地杀向战场。

    在铁与火的淬炼下,能一直不死的,就是真正的精锐。

    这很残酷,却是真实的战场。

    事实上,如果从全局来看,只会感到更加残酷。

    还是以右翼军为例,到九月底,经过近一个月的鏖战,秦军的十五万预备队,已经十不存一,基本消耗一空,可见战争之惨烈。

    这还是秦军精锐,其余几路更是不堪。尤其是中护军,本身只有三十八万人,只够整编出四个正规军团,剩下的十万人充当预备队。

    到了九月二十五日,中护军的十万预备队就被消耗殆尽。

    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在十月一日,大夏左翼军、中护军以及中路军三路大军,终于打到逻些城下,胜利会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