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9章 突如其来(2 / 3)  大明金主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下的一干民壮仍旧过着清闲而油水丰足的日子。徐元佐几乎都要忍不住赶人了,却得知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就是:真的假的!

    虽然名义上赈灾的是云间公益广济会,不过谁都知道那不过是徐家的一件马甲。真正干活的人是仁寿堂——当然,那也只是徐家的提线木偶。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徐元佐首先派人前去核实,同时召开董事会。

    在不起眼的仁寿堂总部,长桌交椅,众人按座次入座。

    徐元佐坐在袁正淳下手,算是稳坐第二把交椅。袁正淳微微眯起眼睛。像是打盹一般的神态,无疑佐证着徐元佐才是真正掌舵者的事实。

    “这没道理啊。”程宰率先道:“唐行附近的几个小镇本来也没什么人去,偶尔十几个人,也就地安置了。哪里冒出来上万人?”

    “据说是苏州过来的。”有人小声嘀咕道。因为是风闻的小道消息,所以谁都不敢当事实来说。

    徐元佐看了看袁正淳,低声问道:“袁公。您觉得的呢?”

    袁正淳好像这才醒来似的,拉扯了一番,终于道:“这些人是不是听了什么谣言?”

    徐元佐心中暗道:果然是久经商海的老狐狸,真是一针见血。

    被袁正淳这么一说,在座诸人都想到了一个词:祸水东引。

    将灾民视作祸水,这当然是普罗大众的觉悟不够。

    在后世人们因为宗教、人种、国籍进行结盟对抗,相黑相粉的时候,完全借助于全球化的眼光。而如今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去过本县的县城。让他们为了千里之外的外乡人牺牲自我利益,当然是不现实的。

    可以说,绝大部分的苏州人,甚至连淮安府在哪里都不知道。

    唐行之所以成为另类,纯粹是因为徐元佐抛出了阶级论的萌芽,那是日常可以观察到的社会现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的乡党论,才得以被人接受。

    “看来是咱们乐善好施的名声传出去了。”说这话的董事不无恶意。

    徐元佐并不介意。打蛇上棍道:“那银子就没有白花。得道多助,日后咱们仁寿堂更得人心。”

    那位董事一噎。不说话了。

    “敬琏,关键还是如何安置这一万多灾民。”胡琛以副董事长的职位居于秘书之下,一向不服徐元佐。只是去年分红之后,这种不服只能收藏起来,否则别人更不服他——敢不服佐哥儿?真是没眼力的老东西!

    徐元佐伸出食指,道:“首先。上万人这个说法需要勘察。大家不要听了就慌。上万人是什么概念?咱们唐行五个人里抽一个,那是多大一群人?”

    唐行城里城厢加起来保守估计有五万人,这就是整个繁荣大镇的人口了。这回光是闻风而来的人就有五分之一个唐行?显然有夸张之嫌。

    众人一听,的确是这个道理,心下也都渐渐安定下来。

    徐元佐见效果达到。继续道:“其次是这些人怎么来。从苏州来唐行,有水路有陆路,水路是要花钱的。陆路也要走两天——这还是走得足够快,否则恐怕得要三天。这些花销谁来承担?灾民有这么多闲钱还来唐行干嘛?”

    众人微微皱眉,这的确是个极大的漏洞。穷家富路,都已经逃荒了,哪来的银钱赶路?只能边走边乞讨,哪里有吃的往哪里去。如果指向性如此明确要来唐行,沿途补给如何解决?光是沿途镇市乡村的负荷能力,也是很难说的。

    “所以首先人数未定,其次目的地也未定。”徐元佐道:“咱们应该有所准备,却没必要慌张,对吧?”

    众人已经彻底安定下来了,脸上浮现出轻松的笑容。

    徐元佐话锋一转,却道:“然而若是真有人暗中散播谣言,收拢灾民,蛊惑人心,运送粮草,让这些灾民前来松江……甚至是唐行,直指我等,那又该如何?”此言一出,刚刚轻松下来的会场再次紧张起来。

    众人脸上一阵寒霜,良久方才有人道:“我仁寿堂与人无冤无仇,何人如此处心积虑暗中下黑手?岂非损人不利已么?”

    徐元佐站起身,绕着诸公缓缓踱步,脸上笑容益发叫人觉得诡异。

    “先生真是宅心仁厚的君子,看不出其中暗藏的鬼蜮伎俩。”徐元佐压抑着嗓子:“我且问你,十两银子的货,卖给苏州人十二两银子,你赚二两。肯不肯少赚一两?”

    刚才那人脱口而出:“自然不肯,我还恨不得卖他十三两呢!”

    “那便是了。”徐元佐道:“谁都不肯少赚,谁都又想多赚,所以这商场之上,真有‘无冤无仇’这四个字么!恐怕不知觉中,早就恨得深入骨髓了!”

    众人都是成功商人,人生阅历早就告诉了他们这些事实。不过此刻被徐元佐揭开来说,还是浑身发冷。就像是大冬天被人掀了被子,露出里面的光身子来。

    徐元佐继续道:“让咱们手忙脚乱,也绝不是损人不利己,而是损人肥己。”他轻声道:“这时候一旦乱起来,就要影响春耕。春耕受了影响,来年米价波动就大。米价无论是涨是跌,一旦波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