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3章 航海(2 / 3)  大明金主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派所收的运费。还有便是夹带的私货了吧。”沈玉君想了想。

    徐元佐重重摇了摇头,道:“不是我嘲讽你,这就是你目光不够犀利的缘故了,也就跟那帮商人一个水准。”

    沈玉君冷笑道:“愿闻高见。”

    徐元佐要茶水润了润喉,道:“运费所得,不过千百金而已,不值一提。”

    “好大口气……”

    “你既然知道私货有利可图,为何不直接走私呢?因为有海防卫所和巡海御史,即便打出徐阁老的旗号,人家也未必买账。所以才要朝廷给的令旗,总不见得有人敢对漕粮下手,对不?”徐元佐解释道。

    沈玉君眼珠微微斜瞟。想了想,道:“对,说穿了就是要拿到漕粮令旗。所以刚才咱们要讨论漕额分配。”

    徐元佐点头表示这题算是答对了,循循善诱道:“大方向明白了,那么我且问你:私货是什么?”

    “自然是江南各种特产,丝绢棉布。上好的苏工刺绣……无非这些吧。”沈玉君道。

    “这是南货北卖,可以获利两倍。那么回来呢?”

    “回来?”

    “回来难道是空船么?”徐元佐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

    沈玉君想来想去,道:“我家也不是没想过做北货,但是北货无非就是皮革、牲畜……并没甚么获利大的特产。”

    徐元佐呵呵一笑,将桌前杯盏拢了两个到自己面前,排成一条竖线,道:“能看到漕运运费之利的,是看到了这里。”他拿筷子轻敲离自己最近的一个杯子,发出叮叮响声。

    “能看走私南货之利的。是在这里。”徐元佐敲了敲次远的杯子。

    “能看到北货南卖之利的,是在这里。”徐元佐敲了敲最远的杯子。

    沈玉君眉毛一挑:“多谢。”

    徐元佐笑道:“你可知道我看到哪里?”

    “哪里?”

    徐元佐手指一甩,夹着的筷子嗖地一声飞了出去,啪地打在窗格上。

    “那里。”

    “那里?”

    “然也。”徐元佐站起身:“我不指望谁能跟我看得一样远,其实我还庆幸你们没看到那里,否则我赚什么去?关键就是谁能把握机会,跟上我的脚步。如果能跟得上,大把的银子可以赚。如果跟不上,大家也就仅限于喝酒聊天了。”

    沈玉君看着地上的筷子。又看了看意气风发的徐元佐,道:“具体是什么?说来听听?”

    徐元佐微微摇头:“走完这圈你就知道了。”

    沈玉君垂了垂眸,心中不自觉中已经信了徐元佐的话,开始寻思还有什么北货可以开发。然而阅历的局限,让沈玉君无论如何都看不到冰天雪地的辽东。

    甚至可以说,如果问江南人“建州左卫”在哪里。十个有八个不知道——不是不知道地理位置何在,而是压根不知道大明还有这么个地方。

    徐元佐不是第一次乘船,却是第一次远航。虽然历史书上说此时的航海都是近海航行,然而近海航行也不等于贴着海岸线走。站在海船的舱楼上,极目远眺也看不到陆地。即便是同行的海船。也在数百米开外,虽然能够看到,大小却如模型。

    因为此时南风未起,北风势尽,风力并不很足。经验老道的火长估算船队将要十五天左右才能到达天津卫。徐元佐倒是不急,反正这船上吃用都很不错,闲暇时看看海,吹吹风,过着难得的恣意生活。

    就像是辛苦一段时间的休假。

    不过才工作两年时间,就要休这么久的假,这让徐元佐有些心中不安。

    船队没有带货,相应的补给就带得多了,可是也架不住船上商贾们的耗用。到了东海中所,船队第一次登陆补给。

    这里个港口不大,用作中转港不足,但是补给却是够了。

    徐元佐不太清楚东海中所的位置,就问州县,结果人说是“海州”。

    海州也有些陌生……港口一渔夫道:“咱们这里是连云港。”

    徐元佐一下子就明白了。

    船队第二次靠岸的时候,梅成功有了经验,先去问当地人这里是什么港口。

    当地人一脸茫然:“港口也得有个名字?”

    梅成功道:“那是自然,否则怎么知道人在哪里呢!”

    “北门港。”码头人说。

    徐元佐对这个“北门港”颇为无语。学过汉语的人都能从构词上看出来,这就是“北门外的港口”的意思啊!

    “你好歹得问一下卫所州府吧?”徐元佐看得梅成功一阵慌乱。

    ——在海州的时候,你听到连云港才能明白。现在倒要知道州府卫所了?

    梅成功腹诽归腹诽,问还是去问了。

    “佐哥儿,咱们这是在威海卫了。”回来之后,梅成功报道。

    “哦!已经到威海卫了啊。”徐元佐脑中画了一下图,这是马上要过渤海海峡了。

    ——说得好像你知道似的。

    梅成功不相信徐元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