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5章 连环计(2 / 3)  大明金主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了也没办法。”徐元佐笑道:“我有一份单子,给两位看看。”

    侍立一旁的梅成功连忙奉上两本薄薄的小册子,递给袁正淳和程宰。

    两人翻看一看,原来却是隆庆四年到五年初辽东收参的报表。如今党参渐渐货源枯竭,辽参难在保存转运,像徐元佐这样成担成担贩卖人参的豪商绝对是天下独一份。

    “人参得长个五六年才能值价,所以好山参势必越来越少。”徐元佐道:“这么能卖个三十年,就算是老天爷赏饭吃了。我就想问一下,仁寿堂做不做。”

    程宰看得眼前发直。作为仁寿堂的总经理,他如何不知道这里面的利润之大!

    袁正淳到底年纪大了,仁寿堂现在的红利已经让他很满足了。他道:“敬琏的意思呢?”

    徐元佐道:“现在我能说上话的商号已经不少了。彼此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深。比如客栈与牙行、货栈,牙行货栈与仁寿堂。这其实是一条铁链。你们看,客栈招徕商旅,商旅从牙行货栈取货,仁寿堂收取商税。是环环相扣吧?”

    两人点了点头,纷纷又将其他细微的环节补进去。豁然发现徐家已经成了一条贯穿始终的长蛇。任何一个商贾,只要来松江做生意,就得给徐家交钱。区别只是在哪几个环节交钱罢了。

    “我想索性建成一个大集团。将各商号、货栈、店铺都集合成团,如臂使指!”徐元佐道:“现在的各单位,仍旧自负盈亏,但是要服从集团安排。如果有亏损的,肯定是集团获利,到时候从集团分红里也不会真正的吃亏。”

    程宰点了点头:“肉烂了在锅里,怎么都不会流出去。”

    “关键是整个华亭、或者说松江商号。都能成为一家人。”袁正淳补了一句。

    徐元佐笑了笑,道:“我知道肯定有人目光短浅,所以拿了辽货出来。若是还有人看不到大势,咱们就只能在股东大会上强行推动了。”

    袁正淳看了看手里的人参报表:“一趟下来能有一万三千两的纯利,足以说服他们了。”

    徐元佐道:“那就要辛苦袁老了。”

    袁正淳点头应诺。

    “还有一件事。”徐元佐道:“咱们还要扩大股本,分出几股给地方势家。比如上海县今年出了七个进士,这些人家要送些分红股过去,日后都是朝堂重臣。”

    袁正淳点了点头。江南和闽南也有相似的地方。新进士未必能有老举人吃香,等闲谁没事换人家投靠?技术上也做不到啊。分些红利给这些进士。朝堂上也有人说话,绝对不会吃亏的。

    程宰道:“今年华亭文气不足,竟然被上海夺去了那么多进士。幸好有震亨在。”

    徐元佐笑了笑:“吏部是高拱的衙门,我那大兄今年高中,祸福难测。”

    袁正淳和程宰知道官场里的惯例,也为徐元春可惜。若不是高拱在位。徐元春决不至于落在三甲,进翰林院也是可期的,说不定三十年后就又是一个徐阁老。可惜现在这情形,若是不想去边疆之地当个知县,恐怕只有告病回乡了。

    “塞翁失马。走着看吧。”徐元佐道:“分红的事就交给伯析兄了。我觉得等集团成立之后,可以成立一个公关部,让以前做客户服务的小伙子把事做起来。”

    程宰知道徐元佐是指姜百里,表示认同。不过他对于集团的构成方式还是有些不解,当下便问了出来。

    徐元佐早就有了准备,将云间集团的结构草图给袁、程两人看了。简单来说就是在各独立单位之上设立集团总公司。集团总公司在各单位派设各总监,进入董事会,参与运营,直接对总公司负责。子公司的经营层同样要对总公司负责,两轨并行。

    “看起来像是将各货栈、牙行都升成了仁寿堂一级,还设董事会?”程宰看了之后问道。

    徐元佐点了点头:“非但如此,还要允许所有伙计占股。只有自己参与进来,方才有真正的归属感。不过他们不拿子公司——如果将总公司与下面各店、栈视作母子的话,他们拿集团总公司的股权。”

    因为子公司难免要为了集团利益有所牺牲,这种情况之下,谁肯自己的持股单位利益受损?但是给集团总公司的股权,拿最终分红,大家也就能够接受了。如今看起来像是徐元佐多虑,因为无论客栈、牙行、货栈都是赚钱的,无非多少。然而日后报社肯定也是要并入集团的,而报社可是烧钱的大户——广告业务恐怕难以支撑《曲苑杂谭》的成长。

    更别说日后集团还要参与台湾、南洋的开发,那都得烧几年银子才能获利的领域。

    程宰道:“敬琏所思所想,的确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合适推行?”

    徐元佐道:“得等苏州人来找咱们,说清楚他们要出多少银子,咱们才好安排总股本。”

    “苏州人?会来找咱们?”程宰更为不解了。

    “你以为我的引蛇出洞是引谁?”徐元佐笑道:“不就是引苏州人么?”

    袁正淳微微皱眉,道:“这事咱们不需要准备准备?”

    “该准备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