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95章 一场闹剧(2 / 3)  执宰大明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李清正在国子监官木私伐一案中无罪,但需缴纳所用被伐古木枝干的费用,毕竟国子监里的树木属于朝廷的官木,即便是修剪的枝叶也不能擅自拿回家中。

    与此同时,当时负责处理李清正一案的锦衣卫北镇抚司的百户因为没有弄清实情就让李清正戴枷示众,故而被马顺撤职查办。

    其实,谁都知道那名百户只不过是一个替死鬼而已,要是没有王振首肯的话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人吃饱了撑的敢如此对待李清正!

    不过既然要想了结李清正的事情,那么就必须需要一个替死鬼来给李清正戴枷示众的事情背锅,只有这样双方才能有一个台阶下。

    堂审完后,被判决无罪的李清正被当堂释放,聚集在锦衣卫北镇抚司外的监生们闻言顿时齐声欢呼,莫名兴奋。

    李云天亲自把李清正送到了等候在院门外的马车上,目送监生们兴高采烈地簇拥着马车离开后无奈地笑了笑,在他看来李清正的案子完全就是一个闹剧,同时也彰显出了京城局势的复杂。

    由于那名倒霉的百户“犯”下了一个如此重大的失误,因此被降了一级后“逐”到了锦衣卫南镇抚司任职,也算是脱离了京城这场是非漩涡。

    随着李清正一案的结束,李云天没有在京城久留,只参加了随后恢复的大朝后就起程赶往天津港,朝鲜国的事情如今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他必须要前去坐镇。

    况且,从九月份开始海上就逐渐多起了风浪,李云天提早一天抵达朝鲜国那么海上旅途就会多安全一分。

    正统帝本想让李云天过了年再去朝鲜国,虽然这次李清正的事情平息了下去,但内廷和文官集团乃至勋贵集团的争斗肯定还会继续,这意味着京城的局势依旧不会太平。

    可惜朝鲜国的局势也非常紧张,随着金宗瑞和崔闰德的到来,李珦和李瑈两派势力将爆发殊死的争斗,因此汉城需要李云天前去坐镇。

    与京城的形势相比,很显然汉城的局势更加紧急,在李云天看来王振已经通过李清正一事达成了目的,短期内王振不会再掀起大的事端,而文官集团也没必要现在去找王振的麻烦,这使得京城的局势大体上处于平稳。

    作为大明的天子,正统帝应该学会驾驭朝堂上的局势,而不是想着把麻烦交给李云天,这对他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不过李云天有一个担心,那就是随着文官集团与内廷之间的争斗,正统帝对内廷的依赖将增加,这在他看来可不是一个好兆头,会使得内廷的权势越来越大逐渐打破京城官场上的势力均衡。

    虽然心中感到担忧但李云天现在也无能为力,鉴于文官集团给正统帝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内廷成为了正统帝用来对付文官集团的一个武器,他只能静观其变不能介入其中,否则恐怕会使得正统帝对他心生芥蒂,毕竟正统帝已经不是无忧无虑的孩童,已经开始为巩固皇权做准备。

    天津港。

    明扬号三桅战船静静地停在码头,它原本停在仁川港,李云天乘船离开仁川港后不久它就来了天津港,准备把李云天送回朝鲜国。

    “这是刚送来的急报。”就在明扬号三桅战船快要开动的时候,一匹快骑冲到了码头,马上的骑士跳下来把背在身上的一个圆柱型长筒用尽全身的力气扔到了甲板上,冲着甲板上的士兵大喊道。

    随后,那名骑士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甲板上的士兵拾起了圆柱型长筒后一看,正是讲武堂用来传递情报的“信筒”,于是连忙向上级武官禀报。

    “王爷,这是从倭国传来的急报。”不久后,一名少校武官手里拿着一个密封的信封来到了李云天所住的舱室,向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的李云天高声禀告。

    “倭国?”李云天有些意外地睁开了双目,没想到这个时候竟然能收到倭国的消息,按照讲武堂的流程外地来的情报要先送到京城的讲武堂,然后再由讲武堂往下分发。

    这意味着李云天前脚刚离开京城,后脚急报就送进了讲武堂,讲武堂又赶忙派人马不停蹄地送来了天津港,终于赶在李云天离开前把急报送到了明扬号上。

    李云天觉得倭国没什么值得关注的事情,除非是那边闹出了大动静,于是连忙拆开信封查看起了信上的内容。

    “好!”等看完了信,李云天禁不住一掌排在一旁的桌面上,口中大喝了一声,脸上浮现出了惊喜的神色。

    就在七月中旬,倭国一直处于对峙状态的东军和西军终于在京都打了起来,山名持丰和西川胜元各调援军前来京都参战,使得京都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战场。

    至于山名持丰和细川胜元这次冲突的原因,自然跟争夺幕府的权力有关,李云天并不关心双方为何打起来,重要的是双方已经开战,这可是他期盼已久的事情。

    等到山名持丰和细川胜元打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就是大明介入倭国这场内乱的时机,届时大明将爆发立国后最大规模的海外战争,李云天可没想过那些倭人会老老实实的投降。

    得知山名持丰和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