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1章 俄国的报复(2 / 3)  穿越清朝当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圆明园、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带给自己沉重伤害的“世仇”,更加增添了百姓的无穷热情。

    只看战后爆发的前所未有的从军热,大街小巷、酒馆茶肆纷纷对关绪清一片歌功颂德之声,便可知一二,在这样的情绪下,因为税收所带来的一点点矛盾轻松就被掩盖了下去。

    在币制改革的掩饰下,大部分百姓都不会知道,在过去几年里,他们实际上交了超过原本五成的赋税,他们只会觉得手里比以前紧了许多,街面上的东西都贵了。如果长此以往,这样的矛盾终究会爆发出来,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最难的一关已经过去了,今后虽然工农业剪刀差依旧会存在,但伴随着东北大拓荒和缅甸、越南两地的开发,这样的矛盾始终掩盖在移民的大浪潮下,直到中国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道路。

    深冬时节的唐山到处刮着凛冽的北风,因为地处平坦的华北平原,又临近渤海,因而风还是很大。劲风吹起李鸿章的官袍,拍打着双膝,不过这个生性骄傲的老人却没有一丝畏惧,轻捋长须,笔直地站在京师通往关外的火车上。

    这次俄国在刚刚结束了伊朗、阿富汗、土耳其的战争,就撕毁双方刚刚签订划分的边界线,乘火打劫,出兵关外龙兴之地,虽然因为董梁部反应迅速,立刻组织兵力把俄国人赶了出去,但是关外的一些城镇也被搜刮一空,四处是残垣断壁,就连圣都赫土阿拉也被大火焚烧。

    朝廷之中不少旗人权贵和清流之士纷纷叫嚷着对俄用兵,在他们看来。大清就连世界上排名数一数二的英国人和法国人都打败了,区区一个英国人、法国人都看不起地长毛鬼子算得了什么,听说不久前长毛鬼子就是被英国人和突厥人联手打败了。不得不说《大清日报》连篇累牍的报道,确实让京城那些达官贵人们涨了不少见识,不少人一大清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端着报纸数格子。

    李鸿章不由想起出京前和恭亲王在沁心亭中的那番对话。沁心亭是恭王府中最高之所在。位于芳草茂盛的一处小山顶上,视野开阔。

    恭亲王每每喜欢在此观景待客:“鸿章啊,你别看我头上顶着个铁帽子。可自从办洋务以来,宫里的那小皇帝就把我和你们看成了一根绳上地蚂蚱……论权术,老七家的小子不在当年西宫的女人之下,而在见识上。西边的却是望尘莫及……你道老七家地小子真的不知进退,硬要和洋人死磕到底,那不是茅坑里点灯笼——找死吗?真要把洋人惹急了,又是一次辛酉之祸。你道新军的那些王八蛋真的能挡住洋人不成,你别忘了,他们那些本事都是和洋人学地。何况安南、缅甸这两场仗打下来。同光两朝积攒的那些家底也耗得差不多了。几十万新军摆在那里挺吓人,可要是没有白花花的银子。他们手里就全是烧火棍子。”

    李鸿章闻言心中微动,对于这位历经四朝,始终身居要位,在宗室和地方大员中都一言九鼎的铁帽子亲王他是由衷敬服地,于是试探地道:“您是说皇上打算不和俄国人计较,所以要用咱们……”

    恭亲王撇撇嘴,笑了笑道:“难道你还没看出来,咱们这位皇上除了他自己,是谁都敢用,却又谁都防着一点。一亲政,就从名义上收了你和左宗棠的兵权,改编新军,明眼人都知道,大清朝能打仗的就剩下湘、楚、淮,那些都是你跟左宗棠的部队,他一个整编把部队打散之后重新编制,让他提上来的董梁等几个年轻人分成了十部人马,愣是把左宗棠也架空了。”

    “俄国人一把火把关外地庄子烧了个干干净净,德文胡同里那些黄带子、红带子地亲王贝勒还不照样恨他入骨,他现在要咱们出面办交涉,这叫祸水东移,往咱们脑袋上扣屎盆子啊。所以你此次前去,只能硬不能软,一不能割地,二不能赔款,我已请海关税务司赫德先生和法国公使巴诺礼陪你一同前去,你再派人到下面去联系,让他们一起上折,请朝廷派新军出关……”

    “呜……呜……”两声汽笛地声音把他从沉思中拉了回来,转瞬又对眼前的这段铁路生出不少感慨。当初为了省钱,有人主张采用25寸地窄铁轨,有人主式的36寸铁轨,但是英国工程师金达力主采48半的标准轨距。

    金达之所以坚持采用英国标准,自然是为今后英国与其他国家争夺中国筑路大权而打下基础,洋人心里面的那些鬼门道自己焉能不知,不过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金达,因为他坚信不管过了十年二十年还是一百年,这条矿山铁路日后一定会成为神州巨大铁路系统中的一段,如果现在采用窄轨,虽然省钱,却会对以后修路带来不良影响,所以李鸿章力排众议,最终采用了宽轨。

    而现在它果然成为京奉铁路重要的一段。关绪清一上台,做地第一件事就是裁撤冗员,编练精锐部队,除此之外就是大肆兴修铁路。没有人比他更明白道路对于国家统治地意义,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当年风雨飘摇地罗马帝国正是靠着地中海便捷的海运条件和一条条通向罗马地石板路维系了数个世纪之久。

    现在有了铁路,只要把部队驻扎在铁路沿线,一旦某个方向有事,便可在一夜之间调集千里以外的部队,大大提高部队的布防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