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4章 神枪手(2 / 3)  穿越清朝当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枪口死死地盯着敌人的营地。

    汤玉麟在身后偷偷观察着柱子的背影,已经露出了赞许的表情。他也算是个半个行家,曾经在皇上的指派下,到帝国陆大去进修过军事理论,此时从这个年轻人身上,已经看到了作为一个优秀狙击手应有的素质。

    突然,柱子感觉眼前有什么东西动了一下,猛地兴奋起来。凝神之间,在敌营方向约400米位置出现一个摇摇晃晃的人影,虽然视野前一片朦胧,能见度不是不高,但对柱子来说已经足够。他瞄准了正在撒尿的法国兵,回头对汤玉麟低声汇报了一下情况,见师长冲他做了个手势,才说道:我打啦。

    汤玉麟又看了一眼手表,没有吱声。柱子得到默许,手指一动,趁着天空一道雷鸣,一声枪响,目标就像柴垛子一样垮了下去,再也没有动静。

    柱子盯着倒地的战利品,过了好一会儿,才听见师长在身后说道:“算击毙一个,开始寻找第二个猎物。”

    在以前持久的对峙中,许多法国人被帝国铁骑的狙击手打怕了,尤其是柱子,他们几乎每天都有不下于10人死在中国狙击手的枪下,所以就连站岗的哨兵都不敢抬头,只要一听见枪响,就捂着脑袋瓜躲在掩体后瑟瑟发抖,生怕子弹是向着自己的脑袋射来。所以柱子在击毙第一个目标后,等了好半天都没看见人影。但是他很有耐心,他的这种耐心来自于长久的磨砺,因为他了解敌人就像了解自己一样,知道过不了多久,只要他这边没动静,敌人又会冒着脑袋往外瞅。

    果然,躲在一挺重机枪黑暗处的敌方又有一个脑袋悄悄露了出来,不过刚一出头,便进入了柱子的视野。那个士兵根本没想到对面会暗藏着这么一位神枪手,所以大模大样的走向另一个掩体,忽然间,他觉得眼睛被什么东西刺激了一下,正想缩回脑袋时,却已经来不及了,只听沉闷的一声枪响,一颗子弹便射破钢盔钻进了他的脑袋,他吭也没吭一声就倒在地上。

    “第二个解决掉了。”柱子侧过头去沉声说道,汤玉麟早就看清楚了他这一枪,而且看得真真切切,此时不禁对他伸出了大拇指。柱子乐了一下,又说道:“我估计敌人现在都不敢出来了,得多等上一阵,您要是冷就先回去吧。”

    “少他娘废话,我亲自给你当观察哨。”汤玉麟又向前靠近了一些说道。

    柱子于是不再说话,凝神寻找第三个目标。

    当年柱子的爷爷就曾告诉过他,一个良好的狙击手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优秀的射击技术只是所有狙击技巧中最后也是最基础的一点,纪律及细心才是最重要的元素。狙击手有时是一个人,也可能2、3人,这要看任务的性质而定,单为射击而盲目的向目标射击只会增加被发现、俘虏及杀害的机会,纪律和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要面对射与不射的时候。

    在成为一个狙击手之前必须先问问自己:你是否很怕冷或怕热?是否很容易发怒?愤怒会使你不小心以及做一些不寻常的行为,这是最坏的一点。

    为了训练柱子,他爷爷曾经把他一个人关在一间小黑屋里长达一个星期。在这期间,没有朋友,没有家庭,没有通讯,没有联络。只是给他提供最基本的食物和水。在这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柱子从来没有过反抗和挣扎,而是一直坚持到了最后一天。那一年他8岁。

    “狙击手并不一定是个孤独者,但事实上如果你每日的生活都不能缺少其他人的存在的话,狙击手一定不是你最好的选择。”柱子的爷爷曾经这样告诉他。

    为什么这些很重要呢?一个狙击手只为了开一枪而爬行一整天,有时还可能什么也找不到,你是否能一枪不发而放弃任务?有时你见到目标而开枪的机会只有三秒钟,假如你在做白日梦,吃饭又或者其他无为事情,你便失败了。你必须了解你的任务、位置并等待目标出现,这是你需要队友的原因,一个人用望远镜连续观察超过20分钟是十分困难的,你必须整天保持不动以避免敌人的发现,这听来十分容易但其实十分困难,一个初学钓鱼者要将鱼线留在水面以下超过三分钟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总想要把鱼钩提上来看看,如果你有打猎的经验你会知道在猎物面前保持不动是如何艰难,更何况现在的你面对的猎物是一看见你就会向你开枪的人呢?

    对一名优秀的狙击手来说细心就是他的一切,而且影响着他的决定,单是细心已经可以令一个狙击手成功,狙击手行动前必须决定要身处哪里,怎么走,怎么去,带什么装备,用什么伪装,如何通讯,行动时如遇紧急情况应该如何,任务完成如何撤退,无法完成又怎样避免损失?一个狙击手必须由开始到结束详细思考所有程序,其武器及子弹补给装备配置才会产生效果,射击术是最后的要素,一个狙击手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在最远的有效射程射击目标,距离等于撤退的生命时间。如果要做到射法纯熟,最少需要练习15000—20000发子弹才算得上是合格练习,而这只是相当于柱子一年练习的子弹数量而已。

    在柱子11岁那年,他的爷爷死在了捕猎的雪地上,但直到今天,柱子也不知道爷爷当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