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八节 兼并(2 / 2)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有所作为才行。

    “轻徭薄赋才是养农之本。”李旭向柳子岳指出:“如果朝廷只能依靠农税,自然就只能导致兼并愈演愈烈。”

    “文元恒陛下推崇桑弘羊,可是他那一套是与民争利,君子不取。”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李旭摇了摇头,出了柳子岳不能接受的话语:“按照孟夫子这一套,注定是国破家亡。”

    “陛下此言的确在理。”柳子岳不以为忤。“孔孟二圣,生于千年之前,以他们当时的道理解决我们千年之后的问题,的确是缘木求鱼,不过陛下,民有产而自给自足,这不是很好嘛?”

    “效率太差了。”李旭道。自己并不认为土地不兼并就能解决农业问题,因为农经济的生产效率太差了。就好比孟子所的百亩之田,其实一个人加上一头牛再加上配套农具就能完成,如果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来耕耘,那就是利用人力和简单农具进行耕作,因为依靠人力就能完成的工作,没有必要再添置牛和其他农具了。

    “现在韩岗他们织场里的织工,因为织机好,一能织造的丝帛比家里的要多两倍。靠近京中的几个县里,我听牛僧孺,有地主将麦田种植为桑树,因为一亩桑所能产出的财富远远超过农田,想来江浙也是如此。”

    “的确。”柳子岳点了点头:“人心逐利,桑多粮少,一旦有事,那便是一场大乱。”

    “所以一定要与民争利,不能让他们放任自流。”李旭道:“民鼠目寸光,如果没有朝廷,仅以京城周围几个县为例,若是由着他们自己的性子,一定会导致粮价腾贵,贵也就罢了,一旦闹了饥荒,朝廷还要赈济,而赈济的粮食都是由江淮荆楚千里迢迢运过来的。”

    “那陛下准备怎么做呢?”

    “工商食官。”李旭道。

    而柳子岳立刻摇了摇头。

    工商食官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自春秋起至两汉,工匠和商人都是国家管理的一部分,工匠们由政府统一支配,安排在手工工场里干活,而商人则负责进行售卖,他们的俸禄都是由国家开支。

    这种制度在今被称作国营企业。虽然这个制度有着效率低下、贪污腐化等问题,不过在现在这个时候却是一剂良药。

    “一定会有人借着朝廷之威中饱私囊,而百姓必然苦不堪言。”

    “家里的管家都有偷东西的,这都是免不了的,总不能因为贪污就看着他们自己饿死自己。”李旭向柳子岳解释道:“我前一段时间从胡商手里没收了一大批丝绸,元稹从江南又收了一批丝绸。现在回鹘作乱,商路不通,丝绸价格一直在走低。”

    “现在陛下斩了程奇力,北边的动向更加不清晰,草原上商路不通,丝绸的价格估计会一直走低。”柳子岳皱着眉头,他似乎弄清楚了皇帝的思路。

    “丝价低迷,等牛僧孺清查完土地,我就让他去收税,我会挑几个县收桑税,每棵桑树我都要收税。”李旭现在的样子让柳子岳更加相信眼前的皇帝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桀纣。

    这个牛僧孺会死的。柳子岳心下叹气,又是清查土地,又是收桑税,得罪了那么多人这位姓牛的官员一定会死的很惨。

    “等他们砍了树,重新改为麦田,白玉京周围的麦田就会多一些了。”

    “那别的县呢?”

    “随便他们,我只会选土地肥沃的县。”李旭道:“这个就叫做保证耕地面积,确保粮食产量。若是没有工商食官,我是做不到这个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