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18 第 218 章(2 / 3)  秦家有女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太君嘴里应承着:“这回孩子没来,下回来时带上他。”

    “好,下回让他来见您。”知言轻语,将脸埋在老人后背,“老祖宗,孙女不走了,就陪您两位好不好?”

    方太君双手合握知言的手,显得十分高兴,“好,不许走。”

    等知言拿同样的话戏问老狐狸时,他也是一本正经道:“你就留在老夫身边,让修远带着意儿回任上。”

    老狐狸转性了,不按套路出牌,倒将住了知言,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孟焕之在旁轻咳窃笑。

    秦敏哈哈大笑,半弓着身子凑到知言面前,调侃道:“口是心非,都把老夫当成小孩哄。”

    “去罢,别忘了做人妻子的责任。若是想了就回来,老夫一直都在这里。”临了秦敏如是说,伸手抓一抓知言的青丝。

    也对,他们一直都在!

    知言笑得无比灿烂,点头应下。

    再次东行,只有知言一家三口人并知画、秦昌,出了秦家川,行到半山腰时,知言喝停车队,下车回望这片青山绿水,秦家老宅就在她目所能及的地方。

    她站了好久,久得这一瞬等同几十年,久得世间再无老狐狸与方太君两人。

    也没关系,他们一直都在这里,在于不在,都住在知言的心里。

    *******

    众人回到西京,孟焕之依约向秦昌交出承影剑,不曾想被拒绝。

    “只是一把剑,放在哪里都一样,姐夫收着罢。”秦昌语气淡然却是诚恳至极,剑名承影,他终于明了这两个字背后的意义。

    这个小舅子,屡令孟焕之刮目相看,赞叹之余,也不再客套,复又把承影剑放回条案上,转而与秦昌有更多的要事商谈。

    意儿望着父亲的书房门眼也不眨,他对十二舅舅的崇拜那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心里催促道赶紧出来,他好同舅舅多说一会儿话。

    大人们的正事永远谈不完,意儿盼星星盼月亮,也只盼来与秦昌有半日的独处功夫,舅舅外甥叽叽喳喳,很有默契。

    若不是意儿还小,知言真想把他打包送给秦昌,让小鬼头也体验一下中二跳脱少年的烦忧。

    说归说,秦昌表示愿意带外甥回京,知言却是舍不得,不顾意儿强烈要求,硬是把他留在身边。

    送走秦昌与知画,知言花尽心思哄意儿开心,没办法只好搬出穿越前的趣事与书籍。听得意儿眼睛发亮,一个劲儿追问从哪里看到的,知言只有撒谎是梦里梦见的。

    意儿皱着眉,脸上神情就差写着娘亲在撒谎。

    知言又干了蠢事,不知道如何回转过来,愁得发头又白了两根。恰巧孟焕之回来,笑得很有深意。

    不等知言母子相问,孟焕之笑称他被人给参了,参他的不是别人,正是杜谦。

    启泰帝登基之初,天下大赦,杜谦也从岭南边陲去了赣地,几年之中他升迁频快,一半归功于孟焕之在京中照应,另一半归功他自身才干,是金子放在何处都会闪光发亮。

    今回秦敏做宴,家中儿孙齐聚,孟焕之领着官职也在场。京中那帮御史们早对孟大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遍数天下能有胆气弹劾他的人也不多了,杜谦此举在意料之中。

    “圣上怎么说?”知言问道。

    孟焕之拿出一封奏疏放到桌上,微笑道:“圣上派人把折子发到我这里,他要起用杜兄了。”

    官场上的事瞬息万变,知言懂得不多,也没当回事。

    意儿却对杜谦起了兴致,拿起奏折细读,边指点道:“杜世伯好文彩!”

    “燕京三杰的名头可不是白得的。”知言说话怪声怪气。

    孟焕之任由妻子打趣,笑而不语。

    杜谦的奏折犹如天降神兵,可算解了知言的围,意儿把满腔热情又投入到对杜世伯的关注中,忘记了娘亲讲的怪故事。这种热情一直持续到十年后,启泰帝召杜谦回京时,意儿跟上父母亲往郊外迎接。

    彼时,孟焕之已在内阁行走两年有余,秦昭也官至兵部尚书,两人相约迎接故友回京。

    长盛三十年的头甲三人终于再次聚齐,事隔数年,杜谦比年青时还要气势凌然,谋面首一句即是:“修远,再伉俪情深也不能做出格的事,屡为岳家舅兄请官真是失了你的分寸。”

    长途跋涉,杜谦身上沾满灰尘,五官削瘦,剑眉竖立,双眸如电,所掠之处令人心惊,历经风雨挫折,他仍是那个狂傲不羁的杜六郎,数十年不改本色。

    秦晖的事,注定要孟焕之代天子背黑祸,他也不多做解释,拱手做揖:“一别数年,子昂可好?”

    “好”,杜谦回答干脆利落,好似曾经受流放的人不是他。

    秦昭微笑,也与杜谦见过。

    孟、秦两家都是举家亲迎,杜谦也唤出自己的妻儿来见过。杜王氏见了知言分外亲热,她本是中人之姿,与杜谦做夫妻久了,竟也沾上一股气势,拉着自己的一儿一女引荐:“这是小女杜若,儿子杜茵。”

    知言也拉过意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