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九十一章(1 / 3)  重生之黄埔卧底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混混章节)

    -随后,山东军区即在滨海区、鲁中区、鲁南区部署打击伪顽、接控于部防地、反击鲁南李部的作战。同时,冀鲁豫八路军也集中六个团兵力,在鲁西南、湖西地区阻滞李部东进。七月下旬,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政治部主任崔田民亲自指挥五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及地方武装,展开反击李仙洲战役的第二阶段作战。二十九日,李仙洲军总部及第二十一师、暂编第三十师等部被包围于成、单、曹边的陈楼、陈庄一带,第二十一师突围,遭八路军伏击,被歼近千人。李仙洲急命第九十二军军长侯镜如率军部及暂编第五十六师、一四二师各一部驰援,虽得以解围,但侯镜如部也遭到严重打击。接着,李仙洲所倚重的国民党鲁西南地方武装曹斑亭部大部被歼。以上种种因素,造成李仙洲部长时间徘徊、滞留于鲁西南,无法东进接近于学忠防地的局面。在内外援无望的情势下,于学忠部弹药缺乏,补给无术,处境更加艰难,为避免继续受损失,于学忠部便不等李部接防就开始撤离,向皖北转移。事前,于部与八路军已约定:于学忠部撤离驻地时,以烟火为号,八路军即去接防。于学忠部可在鲁中根据地之坦埠(位于沂水与蒙阴边界处)和旧寨(坦埠以西)两地,通过八路军的防区,于学忠部通过时,八路军筹备粮草,予以欢送。于学忠部驻防的沂鲁山区和诸(城)日(照)莒(县)山区,纵横数百里,峰峦连绵,山崮耸立,形势险要,是山东中部最大的山区。占据这一带山区,西可与泰山、南可与蒙山相呼应,北可抵胶济铁路,东可达诸城、莒、安丘,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这两块山区周围的伪军和顽固派,包括鲁山以南的伪军吴化文部,盘踞诸城一带的伪军张步云部,安丘一带的厉文礼部,以及原驻鲁南,后转至日(照)莒(县)公路以北的张里元部等,都对于这两个山区垂涎三尺,企图染指。为抢先控制于部退出阵地,七月四日、十二日,山东分局、军区命令鲁中区和滨海区的部队分别向沂鲁山区和诸日莒山区大规模进军。从七月中旬到八月上旬,同在日军支持下的张步云部、吴化文部和厉文礼部展开激烈战斗,基本控制了日(照)莒(县)公路以北的诸日莒山区,青(州)沂(水)路以东、安(丘)莒(县)边区和青沂路以西的北沂蒙地区等原东北军驻地,新开辟的根据地面积达两千余平方公里。控制诸日莒山区和北沂蒙地区后,山东八路军又把重点转向南面的天宝山和蒙山山区,寻求击退或歼灭进入该地的李仙洲部。八月十三日至十八日,鲁南军区集中主力第三、第五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天宝山地区刘春霖部的侧翼,纠缠扭打,进行反击。顽军虽然受到损失,但仍越过滋(阳)临(沂)路窜至费(县)北,又遭鲁中第二团的打击,只好退回滋临路南,盘踞在乎邑以南的流峪、常庄一带。此间,津浦路西的冀鲁豫军区也全力反击李仙洲部主力。

    在此局面下,李仙洲部陷入重重困境,入鲁初的两万余人,到这时剩下不到八千人,战斗兵减员半数以上,弹药消耗殆尽,有的轻重机枪只剩几十发枪弹,迫击炮只剩下几发炮弹,官兵都害怕再有战斗。远隔津浦路的刘春霖,也一日数电告急。于学忠西撤过微山湖时,曾在张土城附近的一个小村庄约见李仙洲,倾诉了在鲁南坚持抗战,备历艰苦的情况,说到将、校、尉级军官死伤的有几个编制表,自己也有几次险遭不测。听后,李仙洲也不免“兔死狐悲”,流露了悲观失望的情绪。其实,李仙洲部军官早就信心不足,特别是和八路军几次较量后,大都对八路军的夜袭及伏击“谈虎色变”,对划满红实线、红虚线的逐步“鲸吞”和“蚕食”八路军根据地的“入鲁计划”,已彻底失望。至秋初,眼见青纱帐时期将告过去,预期的日军秋季大“扫荡”迫在眉睫,特别是庞炳勋的被俘对李仙洲及军、师长们更是一个晴天霹雳。李仙洲部高级军官,包括曾力主继续东进鲁南者都信心动摇,主张早日南撤。李仙洲虽不情愿,但鉴于形势已濒绝望,无力回天,遂向蒋介石发电请示,大意是:华北大势已去,非九十二军区区兵力所能挽救。部队弹尽援绝,旷日持久,有被全歼之虞。为抗战长远利益计,请准撤回皖北整补,以图后举。几天后,接到蒋介石复电,大骂李仙洲“非革命军人,限迅即东进,不得延误”。李仙洲看了电文,正无所措置时,又接到蒋介石亲电,命李率部撤回阜阳。李仙洲这才松了一口气,召集师长以上军官密商后,经夏邑附近南撤,于中秋节前到达阜阳。第一四二师也由鲁南经徐州、砀山间过铁路南撤。国民党在山东的落败,是其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错误方针的必然结果,但其中也不能排除于学忠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所起的作用。于、蒋矛盾实质是东北军与蒋介石集团之间的派系矛盾。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先夺于部经营多年的战略要地和地盘,让嫡系李仙洲取而代之,以达到釜底抽薪的目的,然后再借机整垮东北军。这一点,于学忠看得很清楚,同时,他也看到李仙洲部不可能顺利入鲁,所以,未待接防即匆匆撤出,使蒋介石在山东走了一步败棋。山东八路军方面则正确分析和利用了以上种种矛盾,选择了正确的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有理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