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一十章(2 / 3)  重生之黄埔卧底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京后面见蒋介石,后被任命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二十四日,他即驰赴上海指挥作战。

    九月二十四日——十一月十二日,薛岳参加淞沪会战。

    十二月,薛岳率部撤到浙皖赣边界。二十七日,升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

    十二月——一九三八年五月,薛岳先后建立了黄山山脉和天目山的游击根据地,指挥第三战区各部挺进苏浙皖敌后,对京杭、沪杭等各交通线及长江航道展开游击战争,牵制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稳定了江南战局,有力地配合了徐州会战。

    五月十一日,徐州吃紧,蒋介石调薛岳出任第一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火速赴豫东指挥作战。

    五月十四日——六月一日,薛岳指挥兰封会战,重创日军土肥原师团。

    五月三十日,薛岳晋升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

    六月十八日,武汉会战迫在眉睫,薛岳调任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负责鄱阳湖西岸及南浔线防御。

    八月四日——十一月二日,第九战区第一兵团进行南浔作战,粉碎了敌在行进间攻占南昌的企图。其间十月一日——十日,薛岳指挥部队取得了万家岭大捷,几乎全歼敌一零六师团。

    十一月二十五日——二十八日,薛岳出席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

    十二月初,薛岳晋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代司令长官职。

    一九三九年一月十七日,薛岳兼任湖南的省主席。

    三月十五日——五月八日,指挥南昌会战。

    九月十四日——十月七日,率部进行第一次长沙会战。

    十月二十八日——十一月五日,出席第二次南岳军事会议。

    十二月十二日——一九四零年一月二十日,组织实施第九战区冬季攻势。

    四月九日,组织二十个师发起夏季攻势,至六月二十七日攻克奉新、靖安、西山万寿宫及高邮市等重要据点,击毙敌混成第十六旅团长藤堂高英少将,有力地配合了第五、六战区同期进行的枣宜会战。在战区主力冬季攻势遭受惨重损失之后,还能取得如此战绩,实属不易。至于苏联顾问福尔根向蒋介石报告所称“宜昌沦陷系薛岳按兵不动所致”,实为不了解情况的不实之辞。

    十月——一九四一年三月,指导第九战区各部进行反扫荡作战,先后取得陈山船埠、九岭、奉新等战役的胜利,收复通城、武宁等县城。

    三月十五日——二十九日,指挥上高会战。

    九月十七日——十月八日,进行第二次长沙会战。

    十二月二十四日——一九四二年一月十日,实施第三次长沙会战。

    六月初——七月中旬,率五十八军、第四军、第七十九军等部增援赣东,参加浙赣会战。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一九四四年一月,率第九十九军、第十军、第五十八军、第七十二军等部驰援常德会战。

    一九四四年五月二十七日——十月二日,率部参加长衡会战。

    衡阳失守前,七月十五日,白崇禧奉蒋介石之命到前线视察,在祁阳黎家坪见到了薛岳。他劝薛岳在衡阳沦陷后调第九战区主力防守湘桂线,同时蒋介石也命令薛岳把第九战区主力拉到湘西,但都被薛岳拒绝。八月衡阳外围撤退时,他把部队拉到了湘东。这件事被时任第九战区参谋长、后来起义的赵子立说成是薛岳“有意避开日军箭头,而跑到湘东去”,言下之意说薛岳怕死。这话是站不住脚的。首先,薛岳到湘东之后比以前更加困难:手下仅有已久战疲惫的八个严重缺员的军,而要对付十几万日军战胜之师,防守粤汉线和湘东赣南那么大的地方,其难度可想而知。——与到湘西去要枪有枪要人有人的情况相比,孰优孰劣,薛岳久经沙场,不会不知道。其次,撤到湘东,实际上是把自己送到了日军的包围圈里,而湘西作战若不利可退入大西南后方,其危险程度相比如何,薛岳不会衡量不出。那为什么薛岳要执意去湘东呢?这一行动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战局发展可看出。第一,薛岳将第九战区主力撤到湘东后,将第九十九军、暂二军、第四十四军、第四军、第三十七军等五个军留在了粤汉线以东,缓解了该区域兵力不足的窘境,为日后保卫粤汉线(南段)和赣南保存了重要力量。第二,江西是抗日反攻的一个重要基地,也是国共争夺的焦点。将第九战区主力西调就等于将江西拱手让人,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赣江追击战和击溃八路军南下支队的战果了。由此看来,第九战区司令部撤向湘东这一决策是有战略远见的。

    一九四五年一月——三月,率第九战区主力参加了湘粤赣会战。

    六月——八月,组织实施赣江追击战。

    八月——九月,在南昌接受日军投降,并指挥暂二军、第三十七军等部在赣南和湘南击败了八路军南下支队,破坏了中共建立五岭根据地作为即将爆发的内战中的南翼的战略计划。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清党,薛岳改投李济深第四军,指挥镇压南昌暴动后南下潮汕的共产党,之后多次参与第四军的反蒋战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