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011 孙九叔和芳姐儿】(2 / 3)  明鹿鼎记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有的,客官,鸡要另外点,不敢预先做,店里养了三只活鸡,您要的话,现在就做,您是要烧鸡,还是清炖?”掌柜满面堆欢,难得见到这么阔气的客官了。

    “嗯,来一只,”韦宝道:“烧鸡一吧,清炖的不方便带,我要带走,那个酱骨头也再来两份,一并打包,等会我就来取,现在先付银子。多少钱?”

    “总共是8钱银子。本店按照两千文铜钱兑换一两纹银,总共是……”掌柜的算盘噼里啪啦打的飞快。

    “还找您400文。抹去了0多文的零头,希望客官以后常来。”老板话还没有完,那美女在老板的算盘上拨了一下,然后对韦宝嫣然一笑。

    好一个会做生意的妹子,韦宝现在明白为什么这家店的生意这么好了,有个精明的内掌柜。

    韦宝看了看范大脑袋,用目光询问,范大脑袋并没有来过酒楼,一脸懵逼,郑忠飞来过,对韦宝点点头,意思是差不多,人家没有多算。

    韦宝对掌柜的和那美貌少女笑道,“好。”

    掌柜的收了韦宝一两银子,找了400铜钱,四贯铜钱串在一起。

    韦宝将四贯铜钱往怀中一放,并没有一个个去数,颇有点豪迈做派,惹得范老疙瘩,王志辉,王秋雅,范晓琳,范大脑袋等人都很想提醒韦宝数一数,万一少了几文铜钱,再回来找,人家可就不认账了。

    掌柜的见韦宝行事大度,虽然见韦宝衣服是粗布大褂,还打着补丁,不过一眼就看见韦宝里面穿的棉袄,还有脚上铮亮的皮靴,虽然看不出韦宝的身份来路,却能断定韦宝绝不是普通的农家少年,更是热情道:“欢迎客官常来。”

    “等会客官来取菜的时候,再送客官一包花生米,一包炒蚕豆,都是店的招牌干货。”女孩又补了一句。

    老板似乎有点肉疼,却仍然满面堆欢,并没有什么。

    韦宝笑眯眯道:“那就多谢老板了。在下韦宝,不知道老板和这位姐怎么称呼?”对这掌柜的态度很是满意,不但物美价廉,而且分量充足,服务还这么周到。

    明朝做生意做的再好也没有社会地位,生意人是商户,明朝就没有商户这个户籍,都是拼在其他户籍中的,所以,这还是头一次有人称呼美女为姐,一般人都叫她姐儿。

    “我爹叫孙九,认识的人都叫九叔,我叫孙月芳,熟客都喊我作芳姐儿,韦官人不用客气。”孙月芳得体的回答道,态度既热情大方,却不騒媚,让韦宝忍不住暗暗点个赞,好厉害的女生意人!

    “九叔,芳姐儿,这顿饭吃的很满意,以后一定常来。”韦宝笑眯眯的点头道。

    老板也笑着一股劲点头。

    芳姐儿上下打量了韦宝一圈,神情同赵金凤初见韦宝时候相仿,都似乎对韦宝很好奇。

    一众人等听韦宝点选的这些食材,光听着就又觉得腹中饥饿了,五壶酒!一只烧鸡!两分酱骨头!一份花生米!一份炒蚕豆!地主家娶媳妇也没有这么多好料上桌哇。

    范晓琳和王秋雅的目光始终没有过韦宝的脸,即便王秋雅没有像范晓琳那样一直盯着韦宝看,却也是时不时的看一下,似乎韦宝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值得人玩味。

    粮栈就在附近,面和米的价格差不多,9分银子一斤,韦宝在众人的帮助下,经过讨价还价花费二两银子,买了4斤面,又花费一两银子,买了15斤苞米。怀中仅剩下400铜钱。

    在这个过程中,韦宝已经对于明朝的物价非常熟悉了,如果他刚才有现在的水平,就不会先询价,而是直接想法出售那些现代物品了,不过,能认识吴世恩这种合作伙伴,还是让韦宝很满意的,并不觉得花了冤枉功夫。

    郑忠飞也买了五斤苞米,本来郑忠飞是不打算买粮食了的,主要因为现在粮食价格比他预期的高太多,另外开始范大脑袋家的板车没有空出来,装满了柴火,但是现在不知道为什么,看见韦宝买了这么多的粮食,让郑忠飞也跟着买了,似乎韦宝身上现在带着某种魔力一般,让人忍不住便想跟着他的做法去做。

    王秋雅家本来就已经用白菜换过一点面了,也没有钱再买,范老疙瘩将价值五分银子的那100文铜钱,换了半斤多面,跟王秋雅家差不多。

    这个时候的老百姓不信任铜钱,都不愿意留着铜钱,尤其他家还没有余粮。

    明熹宗,启元年八月补铸完其父年号钱“泰昌通宝”,随即开铸启通宝。

    启二年设立了户部宝泉局,名“钱法堂”,从此由户部主管铸钱。

    这时全国形成了三个造币中心,分别为两京及四川地区,但启三年(公元16年),宦官魏忠贤专权,宦官乱政,滥铸情况又出现,地方钱局大量出现。

    因此所铸的启钱版本极多,差异大,普遍价值低。

    钱背文大量的出现记地,记局,记重等形式。此前仅万历时期出现过,但版本有限。明朝钱币制式的复杂时期是从启年间开始的。

    启年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继以往的方法,仍采用增加铸钱量来解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