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328 橡皮擦密封圈打火机】(2 / 5)  明鹿鼎记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更多的企业。

    韦宝将下一个攻克方向放在了打火机上,让邓大梁停止试验无烟火葯,将无烟火葯的研发工作都交给邓二鲜。

    韦宝觉得如果无烟火葯能试验成功,肯定是邓二鲜的功劳。

    介于技术设备的简陋,和这个时代对军武的要求不高,韦宝并没有急着去探索做枪炮,能把手榴弹搞出来,基本就防御无敌了!

    韦宝觉得手榴弹仅仅是一种防御性武器,防守和对攻中有作用,追击的时候就没啥用处了。

    鉴于无烟火葯尚未试验成功,他决定先从引信开始!

    能做出打火机,就有制造引信的技术条件。

    很多时候,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是分不开的。

    而事实上,民用工业始终被军事工业带着前行。

    每一次战争都能催生一堆科技的进步,战争始终是人类社会前进当中的主旋律。

    虽然说战争是政治经济的附庸,但每一次战争,都在决定着政治经济的走向,胜者为王,胜利者才有资格指定规则。

    打不赢,只能说明这一方势力代表的政治形态不行,或者已经不行了,落伍了,或者尚未积累到改天换地的能量。

    韦宝想造打火机,还有个原因,因为火柴虽然很强势,但鉴于这个年代的人用惯了原始的火折子,穷人一时半会难以改变习惯,也没有办法在温饱尚无法满足的情况下花钱购置生活用品。

    火柴啊,肥皂啊,更多的是提供给富人使用,所以,需要一种类似于火折子,但更加科学,更显得高贵的东西来替代,一定能顺带将火柴也带火。

    综合军事需求和民用需求,所以韦宝疡研发打火机。

    当世界上第一支手枪问世不久,第一只早期的打火机也就出现了,因为它就是用手枪改成的,叫火绒手枪。

    这种打火机还长期被做为身份的象征和办公室的摆设。

    现代打火机按使用的燃料可分为液体打火机和气体打火机两种;按发火方式可分为砂轮打火机和电子打火机。

    打火机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可燃性气体。

    早期多用汽油,因有异味,在韦宝的后世已很少使用。多采用堕、丙烷类和石油液化气。

    它们经加压后充入封闭气箱,一旦释放至空气中便吸热气化而迅速膨胀,极易点燃。

    韦宝没有这么强大的气体密闭技术,只能疡技术难度更低的点火器。

    古人不是通过木材的摩擦、旋捻或钻孔,便是通过燧石相互撞击点火;后来还运用气动原理点火——点火泵或气动点火器。

    在中世纪法国人迪蒙埃是指了一种质量有所改善的气动点火器。

    从14或15世纪到19世纪初,撞击式点火器就已经非常流行。

    17世纪末出现了一种带有火绒和硫磺火柴的“图林根点火器”。此外还有所谓“导火索点火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弹药专家使用压电效应引爆炸弹。

    在炸弹的前端装上像酒石酸钾钠和一些陶瓷类的晶体,受到强力冲击时,会在瞬间产生高压电荷,引爆炸药。

    战后,日本成功的将压电效应就用在打火机上,在三四万分之一秒内产生6000─8000伏高压,使产生的火花点燃堕,省去了干电池或火石。

    韦宝要做的就是这种油棉打火机,以汽油作燃料,钢轮摩擦电石着火,这类打火机在韦宝的后世已经趋于淘汰,只有古董爱好者才会收藏。

    镇远舰上就有很多清末到二战后的古董,油棉打火机也是其中之一。

    唯一让韦宝生气的就是,镇远舰上有很多军武产品,可都是为了拍电影用的,并不是真枪真炮,真的手榴弹和手雷,还有很多掷弹筒,轻型迫击炮的模型,都仅仅是外表的。

    若是有现成的引信模型,他也不用大费脑筋了。

    “用这个仿造。”韦宝将手中的一枚油棉打火机打着火,对邓二鲜和几名军工署的铁匠出身的技术工道。

    几个人瞪大眼睛看着公子手中发生的‘奇迹’。

    虽然已经接触过制造火柴,但火柴摩擦起火,仍然算是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公子这种按一下就能着火的东西,又比火柴神奇的多了。

    几个人答应一声,然后闻这枚精巧的铁匣子看。

    韦毙一套工具,用最细的十字螺丝将打火机一步步的拆开,并且边拆边画图纸:“每一个部件都要仿制到位。”

    韦宝一边说着,自己也在一边学习,一边思索触发起火的引信,知道不解决这个问题,未来就算是有了无烟火葯,也无法生产出合格的子弹,炮弹,手榴弹。

    总不能用引线点火,然后扔出去吧?

    自己要做,肯定做的都是后膛发射枪,后膛炮。

    不可能还傻乎乎的跟这个时代的落后热武器一样,还玩什么鸟铳,神武大炮神机大炮,红衣大炮,这些笨重家伙。

    就算需要大口径火炮,也一定是后膛炮路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