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682 木匠皇帝】(2 / 3)  明鹿鼎记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又很有权威,他不说,家里人也不敢再追问了。

    杨雪只得央求哥哥们出外打听消息。

    消息很快打听回来,杨涟家人都知道了,杨涟和几名都察院,还有大理寺的铁杆东林党大臣,原来被都察院一个新近探花郎,七品的小吏给赶出了都察院和大理寺。

    这让他们觉得很惊奇,简直不敢相信,暗中为杨涟抱不平。

    杨雪听了哥哥们的描述,立时想起了韦宝。

    概因为韦宝太年轻了!很容易对号入座。

    杨雪之前并不知道韦宝是新科探花郎,现在知道了,怎么样都很难以将在狱中照顾他的翩翩美少年与市井无赖一般的两个形象联系在一起。

    杨雪闷闷不乐的在家,很想去找到这个韦宝问个明白,只可惜,杨涟下了严令,以后不准杨雪再出门一步,即便是有人来找,也绝不让女儿出门!

    大明朝的早朝是很早的。

    古代人生活作息与后世人不同,古人太阳下山就要回家睡觉,在有些朝代有宵禁,晚上不能出门,所以一般在酉时和戌时就上床了。

    而在寅时就起床,趁天蒙蒙亮时开始务农工作,早朝那么早就是因为古人的作息时间跟现代人不一样。

    此外,绝大多数古人每天只吃两顿饭,早上四五点时一顿,下午四五点时一顿,这是跟农业习惯相适应的。

    要说到了现代,与古代最大的区别,韦宝觉得就是作息时间和吃上面。

    尤其是吃这方面,现代人吃的好了。

    至于说现代医疗,韦宝就只能呵呵了。

    他反正没有享受过什么现代医疗,若是有一天真的得了大病,看是看不起的,只能找个地方寻短见。

    大明会典记载,大明王朝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

    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

    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

    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

    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

    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现在已经是初夏时节,早晨倒是凉爽,本来应该很舒服的。

    但是所有官员却都觉得很压抑,每逢东林党与阉党大规模斗法的时候,大家都会有这种压抑的感觉。

    不管是东林党的人,还是阉党的人,还是倾向于其中一方的中立派,都会感到压抑。

    广场上站了整整齐齐的数百名正四品以上高官,呼啦啦的一大片,场面非常壮观。

    要不然说京官多呢,光是正四品就有这样的规模。

    大家都怀着心事。

    今天最受瞩目的主角,自然又是杨涟大人!

    所有人都知道了杨涟等都察院和大理寺的铁杆东林党大臣被一个15岁的探花郎给赶出了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事情了。

    大家都想在第一时间看一看杨涟等人会有什么反应。

    杨涟仍然与往常一样,瘦巴巴的脸上,越发显得严肃。

    若不是穿着官服,杨涟几乎就是一个乡下种地者的形象,常人看一眼过去,也知道杨涟这种人就是传说中的两袖清风的清流官员。

    很多东林党大臣想找杨涟说话,想问个清楚,但是这里是宫中,耳目众多,到处是魏忠贤的人,大家也只能压下心中的想法,一个个规规矩矩的站着不动。

    “陛下,该早朝了,大臣们已经恭候在太极殿前。”魏忠贤照例,在这个点,柔声对皇帝道。

    朱由校晚上不肯睡,白天不肯起来,嗯了一声,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并没有睁开眼睛的意思。

    一旁的客巴巴慵懒道:“陛下昨晚上劳累了,九千岁看看有什么事情吧?若是些小事,就代陛下对应大臣们吧?”

    魏忠贤急忙称是,“谨遵奉圣夫人吩咐,老奴告退。”

    两个人同时看了朱由校一眼,朱由校呼吸很重,似乎根本没有醒过来。

    魏忠贤对客巴巴看了一眼,点个头之后,小碎步的后退而出。

    魏忠贤出了皇帝寝宫,立时恢复了挺直腰杆走路的模样,官步走的很娴熟,气场不输于任何高官。

    到了太极殿前,魏忠贤拖长了嗓音,拉高了嗓门:“陛下有旨!”

    文武百官闻言,呼呼啦啦的全部跪倒。

    魏忠贤故意停了一会,似乎在享受百官的跪拜。

    魏忠贤大概是满意了,这才接着清了清嗓子,接着道:“今日早朝取消,有事奏本!”

    大家心里都是这么想的,平时听到的最多的就是这一句,没有丝毫意外。

    就在大家山呼万岁之后,要像往常一样的离开的时候。

    杨涟高声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