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817 总裁要看试验】(2 / 3)  明鹿鼎记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水雷艇已经可以担当作战任务了。

    当时还没有鱼雷,水雷艇艏部突出一根长长的撑杆,撑着水雷向敌舰猛烈撞击,将敌舰炸毁。

    1864年,北军的水雷艇就靠这种办法炸沉了南军的“阿尔比马尔”号装甲舰。

    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战斗舰艇。

    1866年,在奥匈帝国工作的英国工程师r·怀特黑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条能够自动航行的水雷。

    由于它能象鱼一样在水中运动,因而被称为鱼雷。

    后来制造了专门用来发射鱼雷的舰艇便是鱼雷艇。

    1869年,英国工程师怀特海德发明了水中兵器鱼雷,它由压缩空气推进,在水下以6节的速度可航行276米,头部装有8.2公斤炸药。

    鱼雷的爆炸力大可以用来攻击水面舰艇。

    最初,鱼雷只是被装在灵活机动的小艇上,用来攻击敌舰。

    1877年,英国制造出了专门发射鱼雷的鱼雷艇“闪电”号,并将其命名为海军的“1号鱼雷艇”。

    该艇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具有19节的航速,而其所装备的鱼雷则能以18节的航速航行584米。

    鱼雷艇就此问世。

    此后,奥地利、希腊、德国、意大利、日本及北欧各国的海军都拥有了鱼雷艇。

    1878年1月26日,俄国鱼雷艇首次成功使用“白头”鱼雷,在70米距离上击沉了排水量2000吨的土耳其炮舰“英蒂巴”号。

    鱼雷艇创造了小艇打大舰的奇迹,使鱼雷艇引起人们的重视。

    此后,欧洲各国海军都相继制造和装备了鱼雷艇,鱼雷艇的性能也不断得到改善。

    在十九世纪末期,鱼雷艇从出现,到具备作战威力,也需要花费五到十年的时间。

    当时有个背景条件,就是有能力研发鱼雷的国家,已经有很不错的科技技术基础了。

    韦家庄的军工落后在基础这里,所以,即便是韦宝能拿出方案,给出方向让底下人去搞,具体多久能搞出来,韦宝也没有办法预估。

    1887年1月13日,俄国舰艇向60米外的土耳其2000吨的“因蒂巴赫”号通信船发射鱼雷,将其击沉。这是海战史上第一次用鱼雷击沉敌舰船。

    1899年,奥匈帝国的海军制图员路德格·奥布里将陀螺仪安装在鱼雷上,用它来控制鱼雷定向直航,制成世界上第一枚控制向的鱼雷,大大提高了鱼雷的命中精度。

    1904年,美国人e·w·布里斯发明发热力发动机代替压缩空气发动机的第一条热动力鱼雷(亦称蒸汽瓦斯鱼雷),使鱼雷的航速提高至约65公里/小时,航程达2740米。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鱼雷已被公认为是仅次于火炮的舰艇主要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鱼雷击沉的运输船达1153万吨,占被击沉运输船总吨位的89%;舰艇162艘,占被击沉舰艇总数的4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鱼雷击沉的运输船总吨位达1366万吨,占被击沉运输船总吨位的68%;舰艇达369艘,占被击沉舰艇总数的38.5%。

    1938年,德国首先在潜舰上装备了无航迹电动鱼雷,它克服了热力鱼雷在航行中因排出气体形成航迹而易被发现的缺点。

    1943年,德国首先研制出单平面被动式声自导鱼雷,它可接收水而舰艇的噪声自动导鱼雷,提高了命中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又发明了线导鱼雷,发射舰艇通过与鱼雷尾部连接的导线进行制导,不易被干扰。

    到了50年代中期,美国制成双平面主动式声自导鱼雷,又称反潜鱼雷,它可在水中三维空间搜索,攻击潜航的潜艇。

    1960年,美国又首先研制出“阿斯罗克”火箭助飞鱼雷,又称反潜导弹,它由火箭运载飞行至预定点入水自动搜索、跟踪和攻击潜艇。

    到了二十一世纪,世界上装备和使用鱼雷的国家很多,但能够研制和生产鱼雷的国家却屈指可数,只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瑞典、中国等廖廖几个。

    其中美国的鱼雷研制水平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而俄罗斯在与美国的激烈竞争中,其鱼雷发展独树一帜,是唯一可与美国分庭抗礼的鱼雷生产大户。

    韦宝不会狂妄到要求邓二鲜做出什么火箭发射助飞装置的鱼雷。

    只要能达到将陀螺仪安装在鱼雷上,用它来控制鱼雷定向直航就足够了。

    所以,在韦宝看来,研发的消耗,无非是在陀螺仪上,怎么样也比研发火炮的消耗少。

    邓二鲜点头道:“我们的陀螺仪和鱼雷已经能稳定潜伏在水面两米以下平推航行,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装备在船上之后,没办法调整方向,需要靠船只整体调整方向,这难度很大,还有鱼雷的发射装置也要改进,还很不稳定,随时会在水底炸膛。已经为此死了不少人了。在岸边试验还好一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