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938 宝军骑兵大发神威】(2 / 4)  明鹿鼎记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次都被由胸甲骑兵和龙骑兵组成的俄国骑兵预备队打败。

    1798年拿破仑入侵埃及,法军遇到了著名的马木鲁克骑兵。

    法军不仅步兵和炮兵占据绝对优势,骑兵也优于对手。

    拿破仑说:“一个法国骑兵肯定打不过一个马木鲁克骑兵,但三个法国骑兵可以和三个马木鲁克骑兵打平手,一百个法国骑兵完全可以将一百个马木鲁克骑兵打败,而一千个法国骑兵完全可以将二千个马木鲁克骑兵一举击溃。”

    宝军也有点这么个意思。

    一个宝军骑兵肯定打不过一个建奴骑兵的,至少平均水平要差很多!

    可能最厉害的宝军骑兵战士,单兵作战能力放到建奴铁骑当中,也顶多只能算是中等水平。

    毕竟宝军骑兵多选自汉人和汉人与蒙古人血统的后代,很多出身很低微,虽然马术不差,但是因为身份低微,是没有多少机会参与实战的。

    这与从小打仗的建奴铁骑相差甚远。

    不过,一旦成规模成建制,比如两千人的宝军骑兵团,还真不是两三千人的建奴铁骑所能抗衡的。

    马木鲁克骑兵的个人战绩得到了拿破仑的赞赏,并收为卫队,但其在战中表现平平。

    由于19世纪开始,英法两国在全世界疯狂争夺殖民地,两国几乎与所有以骑兵闻名的军队交手,骑兵对骑兵的战例数不胜数。

    英法骑兵对传统骑兵都显示明显优势。

    法国在殖民战争中遇到的强硬对手主要是在环地中海地区,而北非和近东地区传统上都以骑兵著名。

    1799年阿布基尔湾战役,拿破仑的法国步兵同数量庞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大军陷入胶着缠斗,此时缪拉将军率法国骑兵预备队全线冲锋,土军崩溃,法国骑兵挥舞着马刀把土耳其的步骑大军赶入大海。

    1830年至1847年,法国在北非的殖民过程中,为了对付柏柏尔人的轻骑兵骚扰,组建了“非洲猎兵团”,在10多年的战斗中,该团依靠快速的阿拉伯马匹和优良的训练素质战功卓著,也可以说双手沾满鲜血。

    由于英国殖民地遍布全球,英国骑兵击败的传统骑兵就更多,主要战场是印度半岛和阿富汗。

    在印度,英军先后与马拉塔军和锡克军交手,这两支军队都以骑兵闻名。

    英国骑兵与马拉塔骑兵有多次交手,1803年9月23日的阿瑟耶之战和11月1日的拉斯瓦里之战,英军都是以少胜多,而且都因冒进初战不利,但最终获胜。

    尤其是拉斯瓦里之战,英国骑兵以绝对数量劣势把敌军拖住了48小时,等到了援军。

    征服马拉塔人后,英军遇到了素以骁勇闻名的锡克人。

    当时锡克军队请来欧洲教官训练步兵炮兵,他们算得上英军在东方遇到的最强对手。

    只是锡克人认为自己善于马上作战,并未让欧洲人染指锡克骑兵。

    1845年12月18日的穆德吉之战和1846年1月28日的阿利瓦尔之战,英国骑兵同样碰到初战不利,但两次战役中,英国骑兵都以少胜多击败了锡克骑兵,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当时的锡克军队中,步兵炮兵都已经欧化,表现不俗,唯独骑兵保持传统较多,延缓了近代化的步伐,也成为战场上的短板。

    1849年1月13日的吉利瓦拉扬之战,是一场由骑兵主导的战斗,英印右翼骑兵愚蠢地强行穿越灌木丛受阻后,遭锡克骑兵突击被逐出战场,英印步兵阵线右翼暴露在锡克骑兵面前,但英印左翼骑兵击穿了锡克人的右翼,又从锡克人背后转向冲回来,粉碎了锡克左翼步骑兵。

    英军右翼虽受对方威胁,并未崩溃。

    英国骑兵也在北非战场有过亮眼表现。

    1898年9月2日,英军在苏丹恩图曼与苏丹大军遭遇,英军机枪阻止了规模庞大的苏丹骑兵,但英勇的苏丹骑兵迂回袭击英军右翼,英军第二十一枪骑兵旅立即反击,以伤亡20%的代价粉碎了苏丹骑兵,并横扫整个战场。

    欧洲列强在殖民扩张史中靠着先进武器击败了所有古老民族,但它们的骑兵与被击败的对手一样,都用的是冷兵器而非枪炮。

    为何欧洲近代骑兵舍火器而取刀剑。

    骑兵并未因为火药武器而消失,反而日益成为战场突击力量的中坚。

    近代早期的骑兵也曾流行过被称为“半回旋”的火枪战术。

    但很快火器就沦为辅助武器。

    即使在所谓“半回旋战术”流行的时代,骑兵若需发起冲锋,也是毫不含糊的。

    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军骑兵曾多次掏枪射击以试图阻止对方正规骑兵的冲锋,大多仍被冲得人仰马翻。

    实战证明,相比不太靠谱的火枪,刀剑才是骑兵的决胜利器。

    美军骑兵装备的左轮手枪因解决了射速问题,成为少数能在冲锋中用火器击败对手的骑兵。

    不过美军的战术并未对欧式近代骑兵产生多少实质影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