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960 理直气壮的韦爵爷】(2 / 5)  明鹿鼎记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大顺的口号并没有脱出传统改朝换代那一套,襄阳建制后在招揽地方士绅上总体做的还可以。

    甲申年的崩溃与其说是考掠不如说是战略上的决策失误。

    毕竟伴随着的对复社在京青年才俊的招揽工作成效很大,连复社头面人物周钟都为大顺起草南征檄文,说煤山战神是“暴比桀纣”。

    领袖层面,李自成其实个人魅力和才能都还可以,礼贤下士,宽以待人都做过,即使极为抹黑他的明史也承认他生活简朴能和士卒共甘苦。

    而阿洪无论中外留下的记载中形象好像都不怎么样兰贵人治国不行,但政治手腕其实没得黑,在八旗勋贵、汉人文官、保守派、洋务派几个鸡蛋上跳舞维持平衡。

    但另一方面,她本身对权谋的渴望对国家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典型就是庚子国乱。

    换爱新觉罗上来,还真不一定能在那么复杂的政治环境下维持下去,事实也是如此。

    而明思宗的手腕、用人、政策确实就是两个字——操切。

    最后一点则是太平天国虽然还是在古代农民起义的框架内,但已经有了新时期革命的萌芽,因此并不适合和明末农民起义在内的古典农民起义做成败比较。

    太平天国对意识形态构建、传播和利用的重视,其实和传统宗教起事,比如义和团,是有显著区别的。

    太平天国与西方交流后拟定的现代化蓝图指出了传统道路外的另一种可能,这都是极有意义并且在未来以不同程度重现的事情。

    太平天国虽然没能推翻清政府,但它后期推行的反清民族主义宣传,以及间接推动汉人地主掌握大权,都为清王朝的最终垮台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李自成攻克北京就是明末农民起义的辉煌巅峰了,之后因为急功近利导致被八旗大军入关摘桃了。

    可以说,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却标志着新时代的黎明。

    李自成推翻明朝北京中央政府虽然成功了,却是明末农民起义悲剧的开始。

    因此从历史的宏观角度,谁更成功,还真说不好。

    说朱由校重用魏公公下大棋的都属文盲,绝无例外。

    为什么呢,很简单,朱由校重用魏公公,不是天启四年和东林完全决裂之后,而是泰昌元年朱由校登基后不久。

    泰昌元年八月初一日,光庙登极,拟册立先帝为东宫。

    是时逆贤尚列库衔,暗与客氏深谋,遂相与刻意拥戴王太监安,而客氏又巧逢迎之,无不可者,遂充东宫典膳局官,此缺客氏力也。

    一个在1620年8月还只是名列甲字库库衔,之后也不过是东宫典膳局官的货色,在天启即位后可以说是火箭一般的蹿升以御马监太监魏进忠提督宝和三店。

    泰昌元年九月二十四日条及先帝即位数月,二人因宠渐相冒嫉,于乾清宫暖阁内醉骂相嚷。时漏将丙夜,先帝已安寝,而突自御前哄起,司礼监掌印卢受、东厂邹义、秉笔王安、李实、王体乾、高时明、沈荫、宋晋等皆惊起。

    是时逆贤已升秉笔掌惜薪司印,魏朝已改名王国臣升乾清宫管事掌兵仗局,并跪御前听处分。

    从泰昌元年八月的东宫典膳局官,到泰昌元年末,魏公公这货已经从东宫典膳局官先提督宝和等三店,之后又升司礼监秉笔掌惜薪司。

    按刘若愚的说法,天启初年逆贤即掌惜薪司、内府供用库、尚膳监印,督宝和等店。

    司礼监秉笔这种例由文书房宦官任的机要职位,魏公公在短短几个月就当上了。

    即刘若愚所谓:逆贤自泰昌元年冬升秉笔,凡不识字而躐跻秉笔者,穆庙时孟冲、神庙张明、先帝时魏忠贤、孙暹、王朝辅五人而已。

    这种蹿升速度和破格提拔,显然不是魏公公自身能力有多高,而是魏公公从小服侍熹宗,而作为东宫旧监,魏公公从熹宗那里得来的回报。

    同样是司礼监大太监的刘若愚笔下记载的魏公公和熹宗小时候的情形。

    光庙在青宫淡薄,先帝既诞之后,生母才人王老娘娘无人办膳,贤遂夤缘入宫,办才人及先帝之膳,其介绍引进者近侍魏朝。

    魏公公和朱由校的联系,最初是魏朝引进,魏公公则为熹宗及其生母王才人办理膳食而搭上的。

    贤性狡猾,指称办膳为名,于十库诸内臣如药张等,皆骗其食料,醯酱或财物、玩好,以至非时果品、花卉之类,必巧营取之,而转献先帝以固宠也。

    万历时宫禄不恒给,皇孙苦之。诸阉戏曰:陛下万岁,殿下亦万岁。吾辈待小官家登极,鸿恩有河清耳。而忠贤独恭敬,时进饮啖,中其欲。

    魏忠贤必然能依靠这种机会时常与幼年时的熹宗常常亲近,为其进献各种玩物,与其奠定一定的感情基础,这是外廷的官僚无论如何无法比拟的。

    实际上,从之后熹宗自己所说之话,也能感受到熹宗对魏忠贤的感情。

    忠贤事皇考于春宫时,朕在襁褓间,便赖护卫,迨圣母升遐后,朕殷忧危险,皆所饱尝,服食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