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973 内阁出奇的一致】(2 / 5)  明鹿鼎记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王振家藏金银60余库,刘瑾家有黄金24万锭又57800两。

    宦官专权,加剧了明朝政治上的腐败,加重了人民的苦难和社会不安。

    对于中国的历代王朝而言,如何处理好宦官问题,是一个颇为费脑筋的事情。

    强如汉唐,也因十常侍之乱和甘露之变而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与汉唐相比,明朝的宦官问题颇有特色。

    在明朝,宦官们虽然没有东汉末年和晚唐时宦官动辄废立皇帝的巨大权力和嚣张气焰。

    但有明一代,宦官们得势之久,巨监权监数量之多,可谓世所罕见,为其他王朝所不及。

    为什么明朝宦官势力在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你来我往,得势如此之久呢?

    要想探究明朝的宦官问题,首先要先从明太祖朱元璋说起。

    在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借鉴前代宦官弄权导致帝王身死国灭的经验,制定了严格的铁律来禁止宦官干政。

    贫苦人家出身的朱元璋认为,宦官就是皇帝的家奴,每天在宫里扫洒侍奉便是其本职工作。

    干预政务,染指兵权简直是无法容忍的事。

    为了让后世子孙牢牢记住自己的祖训,朱元璋专门在宫中铸造了一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的铁碑,以警戒后继之君们。

    明朝日后的宦官问题,看上去与明太祖朱元璋没什么关系,明朝太监势力的强大全都是因为后来皇帝的不争气,将太祖的祖训当成了耳边风的缘故。

    然而,事实是明朝宦官势力的巨大,恰恰和这位对待宦官颇为严厉的太祖有关。

    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给子孙后代扫平道路,他废宰相,屡次大杀功臣勋贵,仅诛宰相胡惟庸一案便株连三万余人。

    使得皇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也为后来宦官干政埋下了隐患。

    “这万万不可,东厂负责侦办缉拿,权力已经被人诟病过大。锦衣卫与东厂并列,活动加强,合称为厂卫。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朕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现在若是掌管所有的大明水师,天下人会怎么看?”朱由校问道。

    韦宝一听皇帝这么说,心里就有底了,朱由校并没有担心不可以开海禁,没有担心把整个大明水师收编在一起,而是担心别人的看法。

    说明皇帝不排斥他的发略,甚至已经偏向于接受了。

    “陛下,天下是陛下的天下,在大明创建之初,太祖百废待兴,什么制度都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定下,世易时移,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海禁可以增收,统一收编所有水师,既可以保障海防,严查关税,防止民间有人不通过朝廷而私自出海。他们私自出海所创造的利润,可是和大明朝廷毫无关系,都便宜了与之勾结的官府,以及冒着杀头风险出海贸易的民间海商。陛下知道这些银子,远远高于大明每年收上来的赋税总和吗?所以,大明搞不搞海贸,海贸都一直存在,所以,不如重新洗牌,形成制度化,堵上漏洞,让九成以上的银子都进入国库。”韦宝道。

    “朕现在说的不是这个事儿,不是在问可行不可行,而是朝臣们肯定不会同意的。”朱由校叹口气道。

    “他们凭什么不同意,当初太祖起兵,成祖皇帝起兵,还有大明有几位亲自带兵的皇帝,皇帝亲自领军,有何不可,东厂领水师,就相当于陛下领军,再说了,京营不就是陛下直接统属的吗?怕谁说?敢胡言乱语者,是见不得陛下好,见不得大明好,其心可诛,该诛杀九族。”韦宝咬牙切齿道。

    朱由校心里听着暖融融的,感觉韦宝真是最大的忠臣,这么为皇家着想,这么为朕着想。

    东厂即东缉事厂,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

    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

    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

    地点位于京师东安门之北。

    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用武力非法推翻了建文帝政权,在南京自行登基,改元永乐,是为明成祖永乐皇帝。但当时社会上对永乐政权的合法性异议纷起。

    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时出现,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新政权并不十分支持。

    而朱棣亦对朝廷大臣多不信任。

    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于是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

    在朱棣起兵的过程中,一些宦官和和尚出过很大力,如著名的郑和、道衍,所以在朱棣心目中,还是觉得宦官比较可靠。

    而且太监们身处皇宫,联系起来也比较方便。

    于是朱棣一反太祖关于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禁令,重用宦官。

    永乐十八年,1420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