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06 高第要撤回关外兵马】(2 / 5)  明鹿鼎记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一次来。

    高第是魏忠贤搞到辽东去的人,但并不属于阉党,顶多算一个墙头草。

    东林党本来都被魏忠贤打压的偃旗息鼓,匍匐着,就剩下能活一天算一天了。

    明亡主要是整个官场如商场,传统的忠君报国思想改成了忠钱报党派利益。

    晚明整个民风“商业思潮”过浓,整个国家“畸形经济”发展明显。

    再加上,税收制度不合理、一条鞭法导致流民大增。

    对于这些,明朝从皇帝到内阁再到官员,不思改变反而觉得很正常。

    这些才是关键,导致明朝的实力挺大,但问题却越来越多。

    这里面也有很多韦宝的因素。

    晋商当中虽然没有韦宝这么出挑的人才,但实力仍然是大明最强大的。

    从经济这块来说,发展了两年的天地会,即便加上控制的辽南、韦家庄、朝鲜,天地会的经济总量与晋商也是没法相提并论的。

    两边的差距没法计算,韦宝估摸差距至少是三十倍以上,甚至可能达到五十倍!

    因为晋商集团在很大程度上能代表整个大明的财力!

    千万别说商人没那么大的本领,老晋商在明末能起到什么作用。

    韦宝认为是决定性的作用,最关键的是持“晋商通敌导致明朝灭亡”观点的人根本不知道明朝的晋商是什么人。

    所谓八大皇商主要是贸易商人,在晋商中根本不是什么“大人物”“大商人”,根本接触不到“朝廷大事儿”。

    包括被许多人惦记的李自成起义,商人能鼓噪起来吗。

    崇祯杀袁崇焕,是商人鼓动的吗。

    杀魏忠贤,是商人鼓动的吗。

    同样,“八大皇商”主要是通过商贸给后金带去了粮食和武器。

    问题是这些起多大作用。

    就好比火器,明朝火器很牛,被人认为是灭明的重要原因,所谓的“八大皇商”运去多少门。

    明朝是自己把自己玩死的,清捡了一个便宜而已。

    就是南明的灭亡,都是因为内部不合导致,是自己不争气。

    商人起不了决定性作用。

    晋商也没有那么大的魄力,没有一个像韦宝这样的人,但这帮人搞破坏绝对是好手。

    晋商的主流是官僚商人,真正的商人根本不入流。

    明朝晋商和清朝晋商完全不同,明朝晋商主要是盐商家族是权力家族,利用权力垄断盐业,例如张四维、王崇古家族。

    清朝晋商则是贸易商、银号等。

    明朝的晋商靠的是权力、垄断,清朝的晋商则靠的是巴结权力并通过自己的努力。

    由此,才有老晋商、新晋商区别。

    盐业改革中经几次转变,但总体上,老晋商、徽商成为“盐业主导”。

    老晋商以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为代表人物。

    王崇古曾经担任过兵部尚书、陕西总督掌握军事,王崇古的外甥张四维成为内阁首辅。

    张居正依靠的就是张四维家族的经济,张四维的二弟张四教、四弟张四象都是著名的大盐商。

    王崇古的父亲王瑶、哥哥王崇义、从弟王崇勋、伯父王文显、姐夫沈廷珍和外甥沈江均也是大盐商。

    张四维的父亲张允龄、叔父张遐龄、岳父王恩、大舅子王诲等也是大盐商。

    王家、张家在联姻的同时还与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马自强的马家联姻,三家垄断整个盐业市场。

    御史永郜春对此愤怒地说“盐法之坏,由势要横行大商专利”,指的就是张四维、王崇古两大家族。

    明朝的晋商和清朝的晋商完全不同,明朝的老晋商以官僚商人为主,他们都是明朝的最大既得利益集团。

    然而,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导致明朝经济出现畸形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说,明朝亡于官僚商人倒是可以的。

    韦宝正急于离开京城,一听到这个消息,就更加着急了。

    因为韦宝知道宁远之战啊。

    韦宝虽然不熟悉历史,但宁远之战这么重要的战争还是知道的,毕竟是半个明粉。

    宁远之战是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后金与明朝在宁远进行的作战。

    明朝方面称之为“宁远大捷”。

    此战明军取得胜利,后金军战败,这也是首次明军打败后金军。

    1621年,明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后金军继辽沈之战获捷后,又克广宁等40余城堡,并企图进兵山海关。

    当辽西重镇广宁失陷的消息传到京师,明廷大为震惊,上下一片慌乱,袁崇焕却很镇静,独自单骑出关巡阅形势,回来后抨击那种畏敌言行,并声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面对后金的凌厉攻势,明辽东经略王在晋等人主张退守山海关,而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则主张保关内必守关外,保关外必守宁远,得到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