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35 努尔哈赤要死了】(2 / 3)  明鹿鼎记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1616年,后金建立后被封为和硕贝勒。

    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从克抚顺城,败明援军。四年,在萨尔浒战役中,多立战功,继取开原、铁岭、败蒙古牢赛兵。八月克叶赫西城。六年,从破沈阳、辽阳。

    在四大贝勒中阿敏、莽古尔泰先后被革去大贝勒之职,惟有代善表现乖巧,对皇太极誓表忠诚,风光一生。

    此外代善在顺治时曾大义灭亲杀死鼓动多尔衮自立为帝的子孙硕托与阿达礼。

    在努尔哈赤诸子中,代善一系还是最显赫的一支。

    在清朝世袭罔替的八大“****”中,代善祖孙三代就占了3个,即代善首封的礼亲王爵,其子岳讬首封的克勤郡王爵,其孙勒克德浑首封的顺承郡王爵。

    二贝勒阿敏不具备当大汗的可能,他是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次子,虽然是天聪初年四大贝勒之一,但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而不是亲生儿子。

    1608年与褚英征伐乌喇。后三年再伐乌喇,击败布占泰。因作战勇敢,战功卓著,天命元年与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并被封为和硕贝勒,号称“四大贝勒”,阿敏以序称二贝勒。

    1619年,参加萨尔浒大战。

    后出征朝鲜。其后数年,数次出师进攻明境。

    三贝勒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四大贝勒之一。

    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莽古尔泰受封为和硕贝勒。

    1619年,参加了萨尔浒大战,先随清太祖在萨尔浒全歼明总兵杜松所率的六万之军,复又南下歼灭刘綎部四万余众。

    1620年受命追袭明军,直至浑河。

    1626年攻击喀尔喀巴林部,独自率兵渡河,斩俘甚众。莽古尔泰数次进攻明军,屡立战功。

    努尔哈赤时代的国家制度,以议政会议为核心,八旗制度为骨干,基本上是对部落旧制的改造。

    国家制度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

    这种变革,是以皇太极即位为开端的。

    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是经过议政会议诸王推举而继承汗位的,当时诸王均享有很大权力,尤其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这三个和硕贝勒,均年长于皇太极,曾与他并称“四大贝勒”。

    皇太极临朝时,三大贝勒并坐左右同受臣属朝拜。

    皇太极不能不为结束旗主并立、事权不一的局面竭尽全力。

    首先,扩大议政会议人选。

    在八旗各设总理旗务大臣,与诸王共议国政,以达到分散诸王权力的目的。

    莽古尔泰见代善与皇太极先后发威,也想发威,但众人已经安静下来了,莽古尔泰也找不到机会。

    “眼下形势紧迫,大汗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醒过来,现在当务之急是制定战略,否则我大军处于明军和宝军腹地,有覆灭危险!”皇太极紧急道:“现在该当鸣金收兵,否则外面与宝军鏖战的八旗铁骑将全军覆没,我们想走都走不了了!”

    “皇太极!你别张狂,这里什么时候轮到你发号施令了!”莽古尔泰终于找到了发威的机会了。

    皇太极冷哼一声,“那依着阿哥的意思,该当如何?”

    “该和宝军拼了!我八旗铁骑战无不胜,凭什么鸣金收兵!?我们大营还有两万步军,现在就该一起放出去和宝军拼命!夺取宁远城,完成大汗的既定目标!”莽古尔泰大声道。

    众人有的点头,有的不吭声,气氛并不高涨。

    要是搁在出兵之前,在努尔哈赤面前,莽古尔泰要是这样放高调,肯定会迎来大量掌声,可惜,现在形势变化了。

    谁都知道现在打不过宝军了,就是铁骑在野外也打不过宝军,宝军武器又厉害,又有纪律,又不怕死,简直像是一群从地狱出来的军队。

    “现在没有时间慢慢谈了,举手决议吧,怎么样?”皇太极干脆利落的道。

    众人都同意皇太极的话。

    莽古尔泰又问道:“在场的人都举手,还是我们四大贝勒举手?”

    皇太极暗忖,如果只是四大贝勒,结果很难说,就算代善向着自己同意鸣金收兵,阿敏也很有可能向着莽古尔泰,结果还是二比二,浪费时间!

    “在场所有人吧!”皇太极道:“所有八旗旗主,贝子大臣,都可以表决,包括这些汉臣,如果大汗遇到重大事宜决断不下,也会问他们的意见。”

    皇太极觉得在场的十几个汉人书办肯定是不想八旗铁骑全军覆没的,而且这些汉人谋士看问题更加客观,不会受到情绪影响,所以做出这个决定!

    “不行!这些汉人有什么资格决议!?是不是大汗不能拿主意,你四贝勒就要开始胡说八道了。”莽古尔泰冷冷的道。

    “我胡说八道?”皇太极哼了一声。

    “没错,汉人算什么东西,他们在此只是奴才,什么时候轮到奴才决议。”阿敏大声附和莽古尔泰的话。

    另外旗主和将领们也纷纷附和莽古尔泰的话。

    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