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41 吓破了胆的建奴】(2 / 3)  明鹿鼎记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当然,混战的时候,宝军骑兵团会一只手拿马刀,一只手拿左轮手枪,还是很占便宜的。

    但两支骑兵对冲的时候,左轮手枪的用处不大,因为在马背上,很难掌握准度,而且骑兵作战,打完左轮手枪的六发子弹就完了,也没有时间更换子弹。

    为什么近代化的骑兵,即便没有火器也无敌于天下。

    拿破仑说过,1个马木留克骑兵可以战胜3个法国骑兵,100个能打平手,1000个法国骑兵则能战胜1000个马木留克骑兵。

    其中战术关键在哪里?具体欧洲近代化带来的科学成果,那些被运用在了骑兵训练、阵型方面?

    从沙俄的哥萨克骑兵把蒙古人赶的满街跑,拿破仑战胜曾两次打败鼎盛时期蒙古人的马木留克,从英国锡克骑兵在八里桥打败增格林沁。

    与中世纪相比,近代化骑兵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相比于近代科技,特别是火药武器对步兵战术的巨大改变,科技对于同样伴随人类战争史的骑兵来说改变则小得多。

    真正能让骑兵在近代复兴,必须归功于科学的训练和严格的纪律。

    骑兵的挑战从三十年战争开始,瑞典大公古斯塔夫将火枪兵和长矛兵以大概3:2的比例混合成步兵方阵,是为线式步兵战术的滥觞,当然还有后来的腓特烈大帝。

    加上6排左右的大纵深,在火炮尚未兴起的时候骑兵面对着就是一堵堵人墙,中世纪以来一直是绝对主力的骑兵此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名普通的农民使用火枪,在大枪阵的保护下便可击杀一名全副武装的骑士,这样的形式打破了骑兵和步兵之间的平衡。

    欧洲各国都意识到了这样的变化,大批的步兵成为了军队的绝对主力,可以没有骑兵,可以没有炮兵,但是一定不能没有步兵。

    步兵团的扩大也导致了战争的规模扩大,例如法国,从路易十三前到路易十四参加三十年战争,法军从几万人扩展到几十万人。

    骑兵的改变,骑兵的兴衰离不开步兵的发展。

    插闩式刺刀的出现使得骑兵大克星长枪兵彻底被淘汰出历史舞台,此时步兵只有两种,来福枪兵和燧发枪兵。

    而且随着死板的线式步兵战术发展,对战双方为了发挥出最大火力将步兵阵型的纵深越改越小。

    英国红衣军就经常采用双横队的整形以展开较宽的正面。

    但是这种做法也是很危险的,薄弱的正面很容易被骑兵和步兵纵队突击破口,所以也只有纪律严明英军敢这么做。

    为了对付骑兵的集团突击,步兵又不得不回到以前的方式,结成大型方阵。

    拿破仑远征埃及时法军就是依靠这种大阵让马穆鲁克完全没有机会。

    但同样,结成大阵的步兵很容易被远程火力密集杀伤。

    这样,近代的三个兵种,骑兵,步兵,炮兵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

    金字塔之战,法军结成一个个方阵应对马穆鲁克骑兵的攻击。

    火枪的兴起也使得骑士阶级一落千丈,骑兵队伍中加入了许多中产阶级。

    骑兵个人不再有那么强的高超武艺。

    所以骑兵也势必要放弃中世纪以来那种单挑式的打法,改成了密集式的大规模突击。

    依靠阵型弥补个人能力上的缺陷,这就是新式骑兵的雏形。

    这样密集的冲锋对骑兵纪律的要求就相当严格,著名的克伦威尔“铁军”就是这样的新式骑兵,在突击时骑兵排成一字横队,像一堵墙一样压向对手,阵型紧密几乎不会分散。

    正是这样的军队几乎扭转了议会军对国王军的战争局势。

    英国内战时期的骑兵,可以看出还保留着胸甲和头盔。

    这类骑兵是中世纪骑兵和近代骑兵之间的过度。

    英国新式骑兵的出现令欧洲大陆上的各国眼前一亮,纷纷效仿组建科学训练和严格纪律的骑兵部队。

    其中最值得提及的是腓特烈大帝的普鲁士骑兵和拿破仑的法国骑兵。

    腓特烈大帝把普鲁士骑兵训练成同普鲁士步兵一般有着严格纪律的部队,连属于轻骑兵类型的“骠骑兵”都能排成横队冲锋,可见训练和纪律有多么的严格。

    不过普鲁士骑兵的战术略显死板,在耶拿-奥古斯塔特战役中,大批的普鲁士对着达武率领的法军猛攻,损失惨重。

    这次战役的失败也使得普鲁士认识到腓特烈大帝那种战术的时代已经过去。

    法国作为西欧骑兵传统最悠久国家,骑兵仍然有着至高的地位。

    骑兵也大多有贵族组成。

    法国革命后,大批贵族外逃,法军各部队军官也流失很大。

    就连拿破仑自己所在的炮兵军官班,30个人也跑到只剩下包括他在内的两个人。

    骑兵损失更是惨重,几乎没有几只像样的骑兵部队。

    虽然在革命的召唤下组建了大批军队,但是法国还是召回了不少流亡在外的贵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