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59 不听劝的朱由检】(2 / 4)  明鹿鼎记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03年改北平为北京。

    1406年明成祖开始筹划迁都北京,并开始营建北京宫殿。

    1420年,建成紫禁城宫殿、太庙、五府六部衙门、钟鼓楼等,同时将南城墙南移0.8千米,以修建皇城。

    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此后又在北京南郊修建了天地坛和山川先农坛。

    1436年至1445年,明英宗对北京城进行了第二次增建,主要工程包括将城墙内侧用砖包砌;开挖太液池南海;建九门城楼、瓮城和箭楼;城池四角建角楼;城门外各立牌坊一座;护城河上的木桥全部改为石桥,桥下设水闸,河岸用砖石建造驳岸。

    整修之后的京城形成了极其坚固的城防体系。

    明时的北京城分内城、外城,皇城和紫禁城位于内城之中。

    内城分为九门,分别为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东直门、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

    外城分为七个城门,即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宁门、广渠门,以及两座方便进出的小城门东便门与西便门。

    故宫气势恢宏,庄严华丽,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又称紫禁城,紫禁二字系从紫微星垣而来,紫微星垣,北极星位于三垣的中央,是所有星宿的中心。

    紫,即为“紫微正中”,皇宫是人间的“正中”;“禁”是指皇宫大内,严禁侵扰。

    《明史》记载,修建故宫时征集了全国著名工匠10多万名,役使民夫达100万之多,整个工程历时15年,直到1421年才最后完成。

    故宫修建完成后又多次重建和扩建,但整体面貌保持未变。

    故宫是一座砖木结构建筑,所用的建筑材料来自全国各地。

    木料主要来自京郊房山山中,也有部分来自湖广、江西、山西等省。

    宫殿里砌墙用的砖叫澄浆砖,是在山东临清烧制的;铺地用的方砖叫做金砖,是在苏州烧制的,整个紫禁城用砖超过了1亿块。

    建成后的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外有高达10米的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屋顶有72条脊的角楼。

    在最外端,还有一条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四周。

    故宫的建筑布局整体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是明清皇帝治理朝政的主要场所,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殿和武英殿分列两翼。

    内廷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皇族后妃们居住的地方,一般称为“三宫六院”,主要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西六宫以及御花园。

    朱棣迁都北京城不久,有一天,城里来了一位古怪的客人。

    说他古怪,是因为他精通阴阳八卦,善于用八卦预测没有发生的事情,而且他为人们预测的每一件事情都变成了事实。

    为此,京城的人都称他为“神算子“。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帝王朱棣的耳朵里,此时,这位皇帝正为自己入住了辉煌的紫禁城而兴奋不已,他想,这人既然能够算出没有发生的事,那么何不让这位“神算子“算一算这紫禁城的命运?

    于是,精通阴阳八卦的神算子被朱棣请入了紫禁城。

    朱棣首先让神算子参观了紫禁城最豪华的外朝三大殿:奉天殿、华盖殿和谨身殿。

    并请这位神算预测一下这三大殿的未来。

    朱棣满以为这神算子会奉承地对他说很多吉言,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神算子看了看三大殿后,又是摇头又是叹气。

    最后,神算子遗憾地告诉朱棣,这豪华的三大殿将在第二年的春天会被一场大火所烧毁。

    这神算子的话一说出,立即把朱棣气了个半死,他马上把此人关了起来,想要等到第二年春天看一看此神算子预测的真实性。

    让朱棣皇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到了第二年在3月底4月初时,三大殿果真被雷电击中,并因此烧毁。

    朱棣急忙去监狱寻找那个神算子,可是,这神算子已经在狱中自杀了。

    朱棣认为,这次大火是上天对他修建宫殿造成劳民伤财的惩罚,于是便不再对三大殿进行重建。

    此后,他就在奉天殿前面的奉天门上办公直至驾崩。

    那么,这紫禁城的三大殿为什么会被一场大火所毁。

    根据后世的科学推测得出,因为当时这三大殿修得非常高大,同时,当时的人们还不懂得运用避雷针避雷,所以才会遭到雷击。

    而那位神算子只是估计到了北京第二年春天的天气变化的无常,才作出了三大殿的毁灭预测。

    可怜这位高高在上的朱棣皇帝,到死都没有弄明白自己最得意的宫殿为何会毁于雷火。

    虽然朱棣不愿再去重建这三大殿了,但并不代表他的后代们不重建。

    所以韦宝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朱由校执意要重修三大殿,一方面为了面子,谁都希望自己家里修建的漂漂亮亮的,皇帝也不会例外,另一方面,朱由校本身最大的爱好就是搞这些工匠活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