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四十三章 偷懒的礼部官员(2 / 2)  山沟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如今对于董家而言,最重要的自然不是什么当官,而是皇后董芸芸的地位以及皇子问题。

    皇后董芸芸的地位,那自然是不可能出现什么意外的,她是李轩明媒正娶的皇后,而且还是共患难,一起从黄竹山里走出来的,除非出现谋逆大事,否则的话,董芸芸的皇后宝座,那是铁打的,就算李轩厌恶她了,也是不可能轻易废后的。

    而只要董芸芸的地位薄了,未来再剩下一个皇子,那么这个皇子就是嫡皇子,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大唐王朝的储君,未来的皇帝。

    而这,才是董家最看重的东西!

    董家的情况,也只是目前大唐王朝众多外戚的一面而已,当官虽然也重要,但是他们更希望自家的女儿在宫中的地位能够稳住,然后生下皇子,继而争夺储君之位。

    如今的大唐王朝虽然还没有彻底统一华夏,但是大家都是能够看得出来,统一华夏的可能性极大,一旦统一了,那么大唐将会是又一个正统中央王朝,政治地位是和明、宋、隋、前唐、汉等汉人正统中央王朝相当的。

    所以很多人虽然对大唐王朝的各种政策有所不理解,甚至是反对,但是并不妨碍他们试图在这个新王朝里争权夺利。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那些读书人了,如今大唐礼部皇家出版社所出版的各类新式书籍,那可是非常的好卖,众多读书人开始钻研这些新式书籍,然后报考大唐科举。

    而大唐王朝也是投桃报李,这科举是年年都办,而且每年的录取人数是越来越多,只要你肯学新式学科,学好了参加科举当官那是稳稳的。

    而在前面多期的科举逐渐改革之后,李轩还在继续深入改革,以顺应未来的发展。

    而科举和教育,向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李轩对教育的改革也是逐步深入。

    今年的会试结束后,也就是五月份,大唐王朝对官办教育体系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正式化改革,明文确定了官办教育的制度,分为效、中学、预科、大学四个阶段!

    其中效为六年制,中学为三年制、预科为三年制、大学为四年制或三年制。

    这些体系都是李轩一直想要实行的现代学制,现代的学制虽然说各国有细微的差别,但是基本都是脱离不了这个大框架,而在现代社会里能够被各国所接受,自然也是证明了其优越性。

    而具体的学科上,效仿幼军营、以往的少年学院、高等学院等,设立国文、算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各类新式学科。

    当然了,在效阶段,教育以国文、算学为主,其他的则是接触一些常识,中学阶段才开始学习物理、化学等。

    同时依旧可提前参加考试升级。

    不过正式塞了学费免费,效采取低收费,但是中学开始则是采三常收费。

    为了推行新式教育制度,以往的少年学院、高等学院一律改为效、中学预科。

    同时大力新建效、中学。

    如今各地的官办学校已经是逐步成型,不敢说每个县,但是在每个府、州、都至少有多所效,一个府确保有一个中学,同时再每个始是至少筹办一所预科学校高中)。

    同时鼓励各种民办的私塾进行转型,经过申请后,即可取得相应的效、中学、预科、大咽质,并且大力鼓励民间的士绅捐资筹办私立学校。

    李轩给礼部那边定下的最低目标就是,每一个县,都必须要有一所官办的效,每一个府或时隶州,都必须要有一所中学。而预科学校则是根据每个省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开设。

    比如地广人稀的贵州,一所预科学秀以,但是在江南,十所预科学校都是不够用的。

    而最近,李轩又是筹划着,继国子监、皇家理工学院后,再开办一所大学,这将会是一所全新的综合性的大学,专门招收各胜科学校毕业的学生。

    因为随着学制的确立,效、中学、预科学校的数量会急速增加,每年毕业生的数量也是逐渐增加,他们虽然可以考入国子监或者是皇家理工学院,但是录取的人数有限,大量的预科毕业生总得有一个继续就读的渠道。

    当李轩给礼部那边下了要求后,礼部的官员动作迅速,没几天功夫就是给李轩拿出来了一份筹办新大学的计划方案来,而看到了这个方案后,李轩却是有些哭笑不得,这些礼部的官员也是真够懒的,竟然是学了陆军的扩军方案,打算把国子监一分为二,然后各自补齐学科,摇身一变,就是把一所大学变成了两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