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卷旌旗漫卷不须夸第七百五十九章烽火(2 / 3)  将血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悍将陈天成,云立两部为先导,率兵突围。

    当是时,秦军四面而进,周军脱围心切,各部各自为战,为秦军分割包围,死伤无数,只两万余兵马。在李成谋率领之下,轻装脱围而走,于登封东北,又受折汇麾下偏将折海,段从文两部突袭,损伤无数,等李成谋一路败退回到虎牢时,也只剩下了万余残部,景象可谓凄凉到了极点。

    张培贤坐镇洛阳,也没闲着,招降纳叛,安定地方,与去岁不同,这一次,秦人是不打算再走了各处府县官楚任免剿除匪患等等等等都已经摆了桌面上,开疆拓土的喜悦被这些繁重的军务,政务驱赶的没了踪影,一天到晚,忙的脚不沾地一般。

    待到七月间,大秦朝廷旨意终于到了洛阳,委段德为河洛安抚使,兼领军前巡阅使一职掌安靖地方事,大秦官吏也墟续派到河洛,治理地方庶务,有过安定蜀中的经验,这一回却是驾轻就熟了,降官任免,新官上任,等等一应事宜,都是有条不紊。

    而经过这一年的战事,河洛沸腾如汤镒的民心也好似耗尽了精神气力,变得没那么激越了,接连战败河洛两易其手,加之去岁稳守河洛有着大功在身的孟珙无辜受害,却又换了素有贪贿之名,又兼贪生怕死,曾致河洛百姓生死于不顾的钱祖范来洛阳,让河洛百姓对后周朝廷失望到了极点,由此,秦军再来的时候,民气便远不如去岁那般激烈了。

    再加上大秦朝廷措置得力,出榜安民,许河洛百姓免一载税赋徭役,秦军过处,往往秋毫无犯,而对肆虐各处的山匪强人,打击却是不遗余力,捉住之后,多数都被拉去做了囚役,这么一来,软硬兼施之下,河洛民心很快便安定了下来。

    到得八月中,周兵又接连战败的消息传于河洛各处,更是安定了河洛民心,很多人不免觉着,与其做周朝百姓,不如就这般,做了秦朝顺民好些,起码不用再担心兵乱了不是?

    养民百年,一朝失德,民心尽去,非是民心易变,实乃手操权柄之人,无有为民之心罢了,怨不得谁去。。。。。。。。。。

    。。。。。。。。。。。。。。。。。。。。。

    。。。。。。。。。。

    就在河洛之间,秦周战事正急之时,北地也是风云激荡,无有宁歇。

    金国西京,大同。

    七月间,西夏国相李元康以侄儿李元翰为帅,聚河套定兴军,广安军等数部十余万人马,直取大同。

    七月末,李元翰率军破宁西,望川等十余坞堡,进抵大同府。

    接着又破得胜关,与金国大将海珠儿所率大军战于大同城北小孤山麓,两军往来厮杀,相持不下,北地烽烟,渐渐到了最浓烈的时候。

    而此时的太原府,却还算平静,虽说秦军侦骑已经屡现于太原府左近,但对于左近陈有重兵的太原府来说,却并不那么让人担心。

    当然,战火已经迫在眉睫,北边西夏人犯边,南边又有秦人占据河中,对太原府虎视眈眈,对于老朽的金国来说,反应再是迟钝,这个时候也已如同点燃了引线的火药桶般,就看什么时候爆炸开来了。

    人马频繁调动,往来急报,不绝于道途,乡野百姓,皆是提心吊胆,避往山林者有之,往太原大城汇聚者有之,听天由命的也是不少,一切的一切,都已呈山雨欲来之势。

    不过相较于太原府其他州县,作为太原

    重中之重的太原城却还稳如泰山,街面之上,人流不断,而由于驻扎于太原的军兵渐多,市面之上,更显出几分战前变态的繁荣景象出来。

    太原留守府邸,正门四敝大开,军兵往来巡视,等候传见的官员将佐三五成群,窃窃私语者有之,默默等候者有之,车马坐轿,奴仆从人,塞于路旁,隐隐可见正门之内,人来人往,繁忙异常。

    这时,街口转角处,一顶青泥小轿姗姗而来,离得正门不远,轿子旁边快步跟随的健仆便急急道:“老爷,老爷,咱们到了。。。。

    。。。。

    片刻后,轿子内才传出带着几分苍老疲惫的声音“那还不住轿?”

    “快,快,停下,让老爷下轿。。。。。。。”健仆一叠声的催促着。

    两个年轻的轿夫赶紧放下轿子,轿内钻出一位老大人出来,舒了一口气,又锤了锤腰板儿,这才整了整官服,吩咐道:“在这里等着,回去时还得坐他们的轿子,唉,这轿子抬的,回去可得练练手才成,差点颠散了这身老骨头。。。。。。。”

    那个黑脸膛的年轻轿夫讪笑着,摸了摸脑袋,一脸的憨笑,恭恭敬敬的道:“大人您走好,小的两个在这里等您回转便是。。。。。

    。。。。

    直到主仆两个向正门走去,黑脸膛的年轻人向另外一人使了个眼色,两人抬起轿子,便找了一处阴凉,与其他轿子混在了一起。

    黑脸膛的年轻人别看张的貌不惊人,笑起来还有点憨,但却是个多话的姓子,不一时,便与几个轿夫聊到了一起,又拿出怀里揣着的酒,不时送给几个凑在一起的轿夫抿上一口,不大一会儿,几个人便熟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