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二十九章宣旨(一)(3 / 5)  将血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吏也都是一愣,头一个听旨的既不是安抚使陈祖,也不是在金州经营多年,又刚刚行过雷霆之威的通判大人,而是那鹰扬将军赵石,委实有些奇怪。

    不过这令人震惊的还在后面,当传旨钦差板着一张黑脸,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鹰扬将军,羽林左卫都指挥使赵石,年纪虽幼,然其人勇武过人,胸有韬略,战功彪炳,屡任艰难,皆能不负朝廷期许。。。。

    “。。。。。。。”

    “今特晋鹰扬将军,羽林左卫都指挥使赵石为兵部郎中,羽林郎将,赐符节,准开府建衙,俸禄同三品,总揽蜀中战事,金州,凤翔,秦州等西南四州,州府郡县不论镇军禁军皆从调度,一应地方官吏,四品以下者,赐临机任免之权,望能。。。。”

    “。。。。。”

    之后陈祖为军前巡阅使,种从端为西南按察使,兼军前转运使众人已是无心仔细倾听,凡在场众人,心头只有一个念头,一步登天,是的,就是一步登天,想大秦立国百多年,名臣大将不在少数,但要仔细说起来,能建牙开府,行节度之事的边臣大将却是寥寥无几。

    不说旁的,就说当今景兴一朝,除大将军折木清外,却再无一人能到此地步,就算西北张祖,潼关张培贤等这些边镇领兵大将就都要差上许多了,虽已都开府,但却只有领兵之权,其他诸事如粮草辎重等事,及大规模的兵员调动等都不能自专,就更别说能任意任免辖下文武官员了。

    圣旨冗长,李师雄念的是口干舌燥,但下面众人在震惊之余,虽说无心细听,但圣旨上的每一个名字都关乎自己以后前程去留,却也轻忽不得,所以也没人会听得昏昏欲睡,半晌过后,圣旨上已有十余人得以升迁,虽说大多都带着暂摄二字,但众人还是心情大振,抛开之前的心事,听得越发的仔细了,生恐不经意间漏下自己的名字。

    到了此时,众人皆已明白,朝廷虽说未有派遣援军入川之意,但力保金州的意思是不容怀疑的,这一道圣旨,整个就是要建立一支能战之军的意思,恐怕之前那句让鹰扬将军赵石统摄蜀中战事的话,也不过是说说而已,如今川中烽火四起,乱的跟什么似的,入蜀秦军安危都不明了,更不确定各军布置,还如何统摄?就算能派人传令过去,人家听不听你的都是两可之间,更别提如今金州无兵可用,危机四伏之局面了。

    不过等到李师雄念出吴得胜的名字,众人不免都面露古怪之色,大多难免有些幸灾乐祸之心在的,毕竟这些日子被通判大人弄的心惊胆战,生恐什么时候通判衙门的人出现在自家门前,毕竟这里是金州,跟吴家交从甚密的可不是一个两个,谁又知道发了疯似的通判大人到底想做到哪个地步呢?

    如今金口御言,却是升了吴得胜一级,显然朝廷还不知金州前些日的变故,看来通判大人却是有的麻烦了。

    尤其让众人松了一口气的是,圣旨一到,吴氏谋逆一案就算是到头儿了。。。。。。。。

    众人心潮纷涌,不过最不平静当数陈祖,种从端以及赵石了,先不说陈祖和种从端,两人*劳了这些时,虽说都皆重用,但总有一种到头来终是一场空的感觉在的,不过说起来,他们期望虽深,但也知机会渺茫,都有心理准备,总归也是不出所料,虽说赵石异军*,让两人心中震惊,但两人为官多年,自不会将失望之情带出来,不多时便调整好了自己的心绪,陈祖更是悄悄挪动身子,将赵石让了出来,以示尊卑已定,不敢逾越之意。

    至于赵石,则是只能用意外惊喜来形容了,之前种种布置,终是收到了回报,不过这回报却是大了些,他虽有期待,但南十八,及李金花等人皆是认为,即便朝廷委以重任,也不会让他统摄诸事,最有可能的便是从种从端以及陈祖两人中选一人暂摄州务,其他众人从旁辅佐,力保金州不失之局。

    沉下心来的他也是深以为然,那平蜀七策虽说费尽心力,想人之不敢想,剑走偏锋,以掩盖金州微薄之兵力这一最大的缺点,实为不易,但说起来,总有纸上谈兵之嫌,连他自己心里都没底,就更别说朝堂之上的那些重臣了。

    所以,他也没指望能起多大作用,只是想着能在自己身上加些砝码,借以争取最宽松的领兵环境罢了。

    没想的是。。。。。。。。。。

    等到圣旨终于宣读完毕,李师雄将手中圣旨一合,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赵大人,还不接旨?”

    等到身后的董太监招人送上印信等御赐之物,不管众人如何想法,一切也就算是尘埃落定了。

    李师雄笑容更盛,更是亲手将赵石搀扶了起来,两人目光对视之时,李师雄目光闪动,嘴上却道:“圣上说了,如今兵势正急,诸事皆要从简。。。。。。。。。呵呵,制府大人,皇上还有口谕,可否找一处清静所在。。。。。。。。”

    见赵石双手将圣旨接过,陈祖添为地主,这个时候可是不敢有半点迟疑,立即挥手让心思各异的众人起身,接着便毫不犹豫的带人出了正堂所在,竟是将整个正堂都让了出来。

    董太监也带着随从人等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