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一章 相辅相生(2 / 4)  无上仙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的结果,导致动物能够成精的可能性更是进一步的降低,试想一下也知道,这些灵气。不仅仅对于想要成精的动物很重要,对于想要成仙的修仙者来说。同样重要,都在寻找灵气。修仙者能够找到的可能性肯定要比普通动物能够找到的多。甚至不要说修仙者,就算是凶兽,凶兽能够找到灵气的可能性也比普通动物能够找到的可能性大得多。凶兽和普通动物不同的是,凶兽的天赋能力,让他们天生就具备强大的攻击手段,因此就算同时找到,普通动物也绝对没有办法和凶兽争夺,极有可能就被凶兽杀死了。因此成精说起来简单,其实是一件十分苦难的事情。不管是动物成精。植物成精,石头成精,人修炼成仙,甚至凶兽进化成妖,都是一件非常苦难的事情,除了要有机缘之外,还要有很强大的实力,如果一点实力都没有,遇到机缘。也未必保护的住。当然,如果都像当初被困在普元道人地下迷宫的金色巨鼠小金一样,又另当别论,金色巨鼠小金被困在普元道人的地下迷宫。通过偷吃天地灵液,身体产生了变异,又或者说体质得到净化。具备了成精的可能性。但这些可能性,其实都是建立在巧合的情况下。如果不是普元道人的索宝灵鉴藏得好,如果不是正好将索宝灵鉴藏在石头里面。怎么会有天地灵液滴落?此外,如果不是金色巨鼠小金曾经见过普元道人使用密室,又怎么可能逃得过凶兽的追杀,早就在偷吃天地灵液的时候,被凶兽杀死了。

    这就是机缘的问题了,金色巨鼠小金的机缘还算是不错的,但一般的动物,哪里来这么好的机缘?要知道,灵气可不是只吸收一次,就可以无限使用,无限进化体质,在真正成为开蒙期妖修或者炼气士之前,灵气基本上是很少能够被人或者动物,又或者植物,无生命物体石头等物吸收的,当然,很少会被他们吸收,不代表完全不能够吸收,在灵气经过他们的身体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积存一些下来。再加上人身体里面,本来就具备生命元气,这种生命元气和修仙者后期到了炼气士境界之后,修炼出来的生命元气虽然有所区别,一种是先天就已经存在的,另一种却是后天修炼出来的,但在本质上,却没有任何区别。生物的体内,能够存在灵气,很大程度上就和这些生命元气有关,可以说,针对灵气,生命元气就相当于一块吸铁石,专门把灵气吸收了,附加在生物体内,有了生命元气,生物的体内才具备保留天地灵气的能力。不具备生命元气,即使有了天地灵气,也会散发出去,无法长久的保留。这就是为什么天地灵气无处不在,却又到处流动的原因,石头里面同样有天地灵气,但这种天地灵气就没有办法长久保存,早晚会从石头里面散逸出去。而人的体内,就可以或多或少保留一部分天地灵气,又或者叫做灵气,为什么一个人看一眼就觉得很有灵气,这种灵气,其实就是因为其体内具备天地灵气,因此表现在人的身体上面,看起来和一般的情况不一样,比如皮肤更好,脸色和皮肤有光泽,做事的时候很有精神,很有活力。就算是普通人也是这样,而一旦这个人老了之后,就会受到影响,人老了之后,生命活力降低,又或者说生命力降低,生命力降低,意味着生命元气的流逝,生命元气的流逝,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失去灵气。到了老年之后,人的皮肤松弛,失去弹性,失去光泽,就是失去灵气的原因。因此人的生命元气,本身就具备保留灵气的作用,当然,不止是人,动物也一样,动物年轻的时候,身体强健,具有活力,而到了老了之后,年老体衰,走不动路,这些都是生命元气流逝,伴随着的灵气流逝的现象,甚至是植物也一样,植物在年幼的时候,枝干是青绿色的,用手一摸,就知道树皮很嫩,而植物一旦老了之后,树叶枯黄就不说了,树皮树干完全不是原先的样子。这就是生命元气流逝之后,灵气的减少。可以这么说,生物体内生命元气越强,体内能够保存的灵气也就越多。如果一个生物体体内全部都是生命元气,那么他的身上也就到处都是灵气。

    这是灵气的问题,不光光人是这样,动物植物都是这样。因此不管是动物。是人,是凶兽。是植物,都有向往灵气的本性。事情是显而易见的,就算他们本身不知道灵气是什么,灵气所散发出来的一种生命活力,同样会对他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生命元气能够留住灵气,另一方面,灵气的存在,也是增强生物生命元气的根本原因,要知道,灵气本身就具备洗涤净化身体的作用。洗涤了身体,净化了身体,这才改变了生物的体质,而生物体质的改变,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当然就是生命的延长,生命的延长,另一种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生命元气的增加。生命元气的增加,又导致生物的体内,可以保留更多的灵气。可以说,生命元气和灵气之间。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彼此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最终才导致生物体在得到灵气之后,如果继续寻觅灵气的话。最终具备长生的可能。而这种长生的可能虽然存在,却不是每个生物都能够得到的。从这一点上来说,能够得到长生的生物,都是十分幸运的。因此当时金色巨鼠在普元道人的地底迷宫当中,能够一直吸收灵气,存活下来,不得不庆幸是这样的一重原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