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六章南北议和,罢兵停战(下)(2 / 3)  大魏能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反复角逐,加上水灾、虫灾、瘟疫荆州百姓死走逃亡,人口锐减了三分之一以上!

    这也是萧逸与孙、刘议和的原因之一,再要是混战厮杀下去,不光是军队死伤惨重,百姓们也受不了了,还是给汉家保留几分元气吧。

    当然了,萧逸离开大队而行,不是悲伤感怀的,而是要济世救民,队伍一路向东南驰骋,大半天后到了目的地--卧龙岗!

    卧龙岗南濒白水、北障紫峰,遥连嵩岳、曲折回旋,其势犹如卧龙一般,不过此处景色虽美,却不为世人所知,直到诸葛孔明崛起之后,才渐渐的有了名气。

    另外吗,卧龙岗位置偏僻,受战乱的影响比较小,当初刘备席卷百姓之时,也特意避开了这里,故而卧龙岗的农夫们,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静生活!

    骑兵队伍一路疾行,很快来到了高岗深处,见到一座精致的茅庐,是用白木、青竹、茅草搭建成的,外面还挖有沟渠、搭有水车、堆着磨盘,不用任何的人力,自行转动个不停呢

    庐前一座黑漆木门,上装青铜兽兽,显的古朴大方,上面有一块木匾:‘卧龙草庐’,正是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

    “山野草民-诸葛钧见过将军大人,不知踏足草庐之前,可有何事吩咐吗,草民一定灸竭力,还望不要滥杀无辜!”

    草庐木门打开了,涌出十几名村民,手中都提着农具呢,为首一名年轻人,秩身材、五官精致,就是神色鱼慌张,正是诸葛亮之弟--诸葛钧。

    也难怪诸葛钧慌张了,天下大乱、兵匪横行,几百名精锐骑兵,足以血洗整个卧龙岗了,故而心应对着,生怕引来杀身之祸。

    这些人还是曹军装束,而大哥、二哥皆与曹营为敌,现在突然包围了草庐,莫非是株连家人,自己该早点搬走才对呀!

    “大司马-无愁县侯,领幽州牧-萧逸,特来求见诸葛先生!”

    萧逸翻身下马、躬身行礼,还一字一句的自报姓名、官职、爵位,这是极为尊重有礼的,一般只有上朝堂、进相府才会如此!

    “原来是大司马大驾光临,草民有失远迎,还请多多孙!”

    “鬼面萧郎他就是鬼面萧郎,难怪如此威风凛凛,不愧是星君转世呢!”

    得知萧逸的身份,诸葛钧连忙一躬到底,身体抖的更加厉害了,民夫们吓得匍匐在地,根本就不敢仰视!

    人的名、树的影,鬼面萧郎四个字一出,却有鬼神避退的作用,不过诸葛钧也暗暗怀疑,就算是抄家灭门,也不用萧逸亲来吧,莫非还有别的事情?

    “先生不必惊慌,本大司马前来卧龙岗,乃是为国家请贤的,一起出山辅佐社稷!”

    “这个嘛,大司马来迟一步,大兄诸葛子瑜在江东为官,二兄诸葛孔明辅佐刘皇叔,卧龙岗已经没有”

    “哈哈-大耳贼三顾茅庐,不过买椟还珠尔,却遗留了真正贤者,本大司马此番前来,正是请钧先生出山的!”

    说话间,萧逸向后一挥手,亲兵们般下成箱的黄金、珍珠、丝绸、皮毛堆的比茅庐门还高,至少价值数万金!

    再看诸葛钧的脸上--双眼圆整、嘴巴大张,小舌头都吐出来了,他是做梦也没想到,堂堂的鬼面萧郎、会专门来请自己出山?

    青年人谁不怀揣梦想,希望辅佐明主、建功立业呢,当初刘备携千金之礼,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钧看的一清二楚、羡慕的口水横流,可显己的本领不及兄长,也只有羡慕的份了!

    没想老天爷如此眷顾,大司马萧逸携数万金之礼,请自己出山辅佐社稷,这比请二哥的局面,高了十倍都不止呢,自己有这么高价值吗?

    “大司马竟如此厚爱,属下一定灸竭力,誓死报答知遇之恩--呜呜!”

    与性格清高、三顾才肯出山的兄长不同,诸葛钧可是性情中人,当即跪倒行大礼参拜,称呼也改成了属下,激动的眼泪都出来了!

    “哈哈!--先生快快请起,今日聘得大贤,当痛饮一番才是!”

    “大司马里面请坐,有自酿的野酒奉上,虽然无甚名气,入口却滋味十足!”

    萧逸平拜回礼,而后双手搀扶,二人一起走进草庐,分宾主落座之后,有亲兵拿出备好的野味,农夫们则般来了美酒

    诸葛兄弟皆是善饮之人,经常收集山中野果,放在缸内酿制果酒,而后埋入地下储存,其酒清香味甘、后劲极大,喝的萧逸眉开眼笑,一连饮了十几碗自己这次来卧龙岗,就是请诸葛均出山的!

    后世有人说:诸葛氏兄弟三人,蜀得一龙、吴得一虎、魏得一犬,这固然是评价诸葛兄弟、才能高低各不同,不过吗龙能吞云吐雾、兴风布雨,狗也能看守门户!

    历史上,诸葛钧勤学苦读,也是满腹经纶的才子,之所以不如两位兄长威名盛、功业大,是有各种原因的:

    首先,诸葛瑾、诸葛亮钻研韬略之术,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只要遇到明主赏识,很容易建功立业的;而诸葛钧独树一帜,偏偏喜欢机、水利、农耕这些东西,对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