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章 为官之道(3 / 4)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客气了,拿了馒头稀饭开始吃起来,不一会儿,又有佣人端了一大盆馒头上来,弄得李致远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这怎么好像是带着周大壮这个饭桶来吃大户了?

    用完早膳,李致远随唐良懿去了书房,周大壮则在书房外的小客厅等候,待佣人为唐良懿、李致远二人上了茶水之后,就都退了出去,书房内就只剩下二人了,李致远知道正式的谈话要开始了。

    见李致远正襟危坐,唐良懿笑了笑,道:“李知县请随意一些,这不是公堂,本官也不是要训导你什么,只是有些许在徽州的为官经验要和你说道说道罢了。”

    “你来的有些急,本官也是前天才收到吏部的任命公文,对你的过往经历也不是太清楚,这样,你就先说下自身的情况和为官的打算。”

    对于自己的身世和经历,李致远最近说的太多了,几乎逢人就来上一遍,早就编的天衣无缝了,说起瞎话来眼睛都不带眨的。

    “下官姓李名致远,草字澹泊,本是湖广荆州府人士,生于大明天启二年,如今二十有一,父母早已亡故,在崇祯十五年壬午科的湖广乡试中侥幸中举,但今年的春闱会试却榜上无名。”

    “下官在京师时就听闻武昌已被贼军张献忠所攻占,湖广多地也沦入贼手,路上兵荒马乱的,下官不敢贸然回乡,遂流落江南苏杭一带,后因缘巧合之下与吴江叶氏定亲。”

    “世道艰难,关外建奴大军频频扣关,屡屡掠我百姓、杀我人民,中原大地也是烽火遍地,北有李自成在关中河洛肆虐,南有张献忠祸害湖广,华夏大地皆狼烟四起,土匪流寇猖獗,下官虽是一介书生,但也实在无法安心读书。”

    “遂决定放弃科举,投身官场,只愿能够为官一方,练兵若干,剿灭贼匪,保一方安宁,更希望有朝一日能提兵十万,杀回湖广老家,解救陷于贼手的家乡父老。”

    “后经未来岳丈所荐,前往金陵拜见了南京吏部尚书张公,这才点了婺源知县,还在张公府中见到了史司马(史可法时任南京兵部尚书,别称大司马),得到了他的教诲和指点。”

    说到这里,李致远停下来看了看唐良懿,继续道:“下官向史司马提出要在婺源练兵,一来可以收纳流民稳定地方,二来可以抵御江西湖广西来的张献忠贼军,史阁部也深表赞同,还为下官修书一封,让下官前往驻旌德县的徽宁道张副使处解决军械。”

    李致远心中有些忐忑,有些犹豫地说道:“所以来徽州前下官已经先去旌德县拜见了张副使,也得到了张副使供给部分军械的允诺,不知…不知下官做的是否妥当?”

    “下官绝非是对府尊您不敬,若是有什么冒犯到您,还请您……”

    唐良懿笑着挥手打断了李致远,道:“李知县不必有所顾忌,本官绝非是心胸狭隘、不能容人之人,也不会因为下属敢做敢为而有偏见,只要遵守我大明法度,一心为百姓谋福祉、保境安民,那你就只管放手去做。”

    李致远观察唐良懿的言行,应该不像是作假,这下他就放心多了,他就怕自己行事过于高调,惹恼了直属上司给他穿小鞋,毕竟县官不如现管啊。

    唐良懿拿起茶杯,轻抿了一口茶,道:“澹泊明志,宁静致远,语出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说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名好,字也好,本官就叫你的字澹泊吧。”

    李致远有些脸红,他还真没有想那么多,李致远本来就是他的名,而且还和那个在西湖枉死的家伙同名同姓,这个字也是人家取的,正好他也记得“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古人的名和字要匹配,字是用来解释名的,就正好用上了,反正也没人知道,至于名利什么的,他还是要追求的。

    唐良懿道:“有些事你已经做了,有些事你还不是太清楚,这正是今天本官要和你谈的,就权当是本官在徽州为官几年的一点为官之道吧。”

    “下官谨听府尊教诲。”

    “教诲谈不上,只是本官的一点人生经验,有可取之处你就借鉴,若不认同,你也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本官先给你说说徽州府的基本情况以及最近的形势。”

    “徽州府下辖六县,分别是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婺源县,其中歙县是附郭县,是徽州府驻地,即所谓的府县同城,而澹泊你的婺源县离府城最远,地处徽州西南一隅,紧靠江西,如今情况最为复杂。”

    “本官接到江西传来的最新消息,张献忠八月廿五日就已经攻下长沙,如今正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南下攻打衡阳,一路正东进江西,准备攻打萍乡和袁州,袁州是江右门户,若失袁州,则江右全省皆坏,两广咽喉断,而金陵之藩篱撤矣。”

    “而左兵(左良玉的军队)打贼军不行,祸害江西百姓倒是厉害,如今驻军九江称病不进,又怀疑江西总督吕制台(吕大器)有兼并自己的意图,两人因此不和,照此看来,我担心袁州必失,南昌难保,江西危矣。”

    “你婺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