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章 惺惺相惜(2 / 3)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李致远拱手弯腰谢罪道:“下官一时激动,乱了分寸,唐突了府尊,望府尊海涵。”

    唐良懿笑道:“哈哈,李知县说的好,慷慨激昂,有礼有节,可见你胸中的是一颗赤胆忠心,好一个热血男儿!”

    李致远暗道:咱不从气势上压倒这帮子腐朽士绅大财主,就别想从他们嘴里抠出一个子儿。

    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财主也都老实了,摊派任务进行的极为顺利,众人一合计,总共有五万八千两的银子,圆满达成了唐良懿最开始的设想。

    事情既然办完了,场面话还是要说的,唐良懿笑呵呵地对大家的义举进行了一番赞扬,高度赞扬了众乡绅的高尚情操,并承诺大家一定能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当然,钱是坑到了,但唐良懿的心思还远不止于此。

    唐良懿道:“今天正好徽州的官绅名流都聚在此地,本官也就趁此机会将今后的一切安排说清楚。”

    “徽州府有六个县,地方三百余里,且多为山区,平地极少,最远的婺源、祁门离府城实在过于遥远,山路又难行,一旦有变,本官实在难以及时作出反应。”

    “所以本官打算将婺源、祁门两县的招兵、练兵、防守及剿匪等事宜交给李知县,不知李知县意下如何?”

    李致远本就是打的慢慢发展壮大自己的主意,如今负责的“地盘”大了,他高兴都还来不及呢,连忙应承了下来,并信誓旦旦地承诺绝不辜负云云。

    唐良懿道:“既然如此,就准你先募两千乡勇试试,粮饷本官会酌情拨付于你一些,你也可自筹一部分。”

    “至于黟县、休宁、绩溪、歙县四县彼此之间较近,本官打算将这四县统一安排,所有乡勇士卒集合在一起,以便于统一指挥。”

    “之前金公也曾练有千余人的乡勇,保卫了我徽州百姓,立下了大功,可分散开来终究太过弱小,不如统一训练,指挥,也更能发挥效果,金公你看如何?”

    李致远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是唐良懿不能容忍有金声这样不受官府管辖约束的势力存在,即使他一心爱国爱民,绝无私心,也坚决不行。

    这给李致远敲响了一记警钟,说不定过不了多久,他就会以同样的理由吞并自己好不容易拉出来的队伍!

    唉,这些当官的还真是狡猾啊。

    李致远也好奇金声打算怎么办,他会这么听话么?

    结果再次出乎李致远的预料,金声竟然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没有半点犹豫,甚至对唐良懿的说法表示赞同!

    “府尊说的在理,一千余人的乡勇,力量实在过于弱小,上次能成功扑杀那些兵匪,也都是依靠本地人对地形环境极为熟悉,而黔兵经验不足,凭借偷袭火攻才得手的。”

    “若是碰到张献忠的兵,那结果恐不容乐观。老夫过几日就带了麾下乡勇向唐知府来报道。”

    唐良懿估计也没想到金声如此识大体,笑得更为开心了,他之前所担心忧虑之事,这次竟然在酒桌上一并解决了。

    既然然事情都圆满解决了,那之后自然是“宾主尽欢”,吃吃喝喝一番后,结束了酒宴。

    李致远仍旧坐了知府衙门的轿子,被送到了驿站门口。

    他喝得微醺,被周大壮搀扶着才下了轿,此时早已经天黑,驿站大门也已关上,周大壮将李致远扶到门边台阶坐下,准备去喊门。

    这时,不远处传来了吱吱呀呀的的声音,两人回头一看,原来也是一顶四人抬的轿子。

    等这轿子经过二人身旁时,却停了下来,少顷,轿帘被打开了,出来的是一宽袍大袖的老者,看起来还有些眼熟。

    近了这才发现原来是金声,李致远有些疑惑,他似乎是专程来找自己的,驿站这边并没有什么府邸,金声不可能住在这里,可他找自己干嘛?李致远可不记得刚才二人有什么交流。

    金声倒是酒量比李致远好些,五十多岁的人了,现在可比李致远看起来还要清醒的多。

    金声走到李致远面前,道:“李知县可还好?”

    李致远答道:“还好还好,多蒙金公记挂,不知金公前来所为何事?”

    金声道:“无他,只是想见见你。”

    李致远疑惑道:“见我?”

    金声点了点头,说道:“老夫觉得你是个可交之人,得知你明日就要去婺源赴任,于是特来见你,为你送别。”

    李致远真是有些受宠若惊,没想到这个性格有些古怪的老爷子还挺可爱的。

    “哈哈,金公觉得晚辈值得一交,实在是在下的荣幸。”

    “李知县不必谦虚,今日酒宴,士绅富商皆自私自利目光短浅之辈,乃至唐知府,也不过是虚伪短视之人,唯有你的那一番话,倒真是让我耳目一新。”

    “咦,原来你知道唐知府的把戏!”

    “哈哈,李知县,我金某如今五十有四,早已过了知天命之年,又岂会看不出这小小把戏,只不过,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