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2章 兵至吉安(2 / 3)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壮,自觉不能在抚州坐等张献忠来攻,遂请求主动出击。

    之前吕大器遣官军,只收复了吉安府城及附近的吉水县,吉安剩下的六七个县还为贼军所占据。

    所以李致远请命先西进收复吉安府其余几县,再取道吉安府安福县,向北与北边的安庆兵南北夹击袁州城。

    当日下午,吕大器就收到了李致远的请命书,阅后大喜,快步走近地图跟前,思考起来。

    目前已经派遣安庆兵去攻打上高、万载二县,就是打算下一步进攻袁州。

    可他终究担心安庆兵兵力不足,难以低过贼军。

    若不成,最后又得厚着脸皮去求左良玉,他堂堂的几省总督,三番五次地屈尊降贵去求被他节制的左良玉,实在是丢面子。

    要是李致远能收复吉安诸县,再北进安福,同安庆兵一道夹击袁州,那收复袁州城指日可待啊!

    到那时,圆满完成圣上交予的任务,自己就不必再处处被左良玉掣肘,受这个莽夫的气。

    于是,吕大器迅速写了封回信,批准了李致远的计划。

    之后将信件交给信使,嘱托他尽快送到抚州李致远手中。

    望着信使匆匆远去的背影,吕大器叹道:“此子短短数日竟能拉起万余兵马,的确是个人才啊!”

    “就是不知这匆忙拉起的新兵打不打得过张献忠的贼军,可别让老夫空欢喜一场啊!”

    实际上,李致远知道吕大器是个性情刚毅急躁的人,他料定吕大器现在急于争一口气,想不依赖左良玉的兵独立收复袁州,所以是一定会同意自己的请命的。

    所以,为了节省时间,尽快赶赴到吉安,在信使出发去南昌时,李致远就已经开始收拾准备出征的各种军需辎重。

    此去是万余人的大军,是要打硬仗的,自然需要携带辎重物资,主要是武器、弹药、攻城器械等等,军粮则可以少带,沿途可以解决一部分。

    特别是准备了大量的火药,攻城时说不定能用上,另外仅有的两门虎蹲炮也一并带上了,就是不知到时候能不能炸塌城墙。

    抚州距吉安约有三百五十里,为了能尽快杀到袁州,李致远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行军速度。

    而行军速度取决于其中最慢的部分,也就是运送辎重的速度。

    为了提高行军速度,李致远几乎将全城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的马匹收罗一空,全部用来作为驮马、挽马,用来运送物资。

    这还得特别感谢明太祖极端重视马政,自大明朝立国以来,朝廷就让全国各地的百姓在民间养马,这才使得明朝南方都不缺马。

    当然马政的弊病也不小,对普通百姓的危害尤其大,另外道明朝后期马政也拖累了政府,在此先不细谈。

    到十一月十四日中午,终于等来了南昌来的信使,看过信,李致远就迫不及待地宣布拔营启程。

    此次出征,李致远仅在抚州留下四千新兵,对外则称抚州留守八千兵。

    实际上只要吉安、袁州等地不败,远离西边战场的抚州是不会有危险的。

    驻军也就是安定民心、维持治安而已,四千人足矣,对外称留守八千,纯粹是为了让老百姓更安心。

    从抚州出发,一路往西南而去,经抚州所辖的崇仁、乐安、永丰三县,抵达吉安府吉水县,再走三十里即可到吉安府城。

    沿着驿道,路途都还算平坦,路上也并无什么危险,每日不停地急行军可达百里,少则三天,多则四天可到吉安。

    一路风餐露宿,玩命狂奔,走山路,渡赣江,李致远终于在十一月十七日黄昏赶到吉安府城。

    此时的吉安刚被官军收复不过十来天,城内十分萧条,满目疮痍。

    远远地还未入城,一股令人作呕的血腥味就扑鼻而来,还好此时是冬天,温度低,尸体还未腐败。

    否则,腐尸的气味和着浓浓的血腥气,想想都让人恶心欲吐。

    在城门迎接李致远的是一名身后跟着几十个兵的武官,见到李致远带着大军到来,忙迎上来道:“来人可是抚州的李知府?”

    李致远纵身一跃下了马,拱手回道:“正是,本官奉吕督宪的令,率一万官军前来收复吉安府其余诸县,之后再寻机北上,同北边安庆兵一道夹击袁州贼军。”

    “你是何人?”

    那武官恭谨地拜道:“拜见李知府,末将是吕督宪麾下游击将军万宜山,奉令守吉安,寻机收复下辖诸县。”

    “末将已收到吕督宪的命令,若李知府经过吉安,让末将全力协助您?”

    李致远掩住鼻子,皱着眉头道:“哦?协助我?”

    “既然如此,万将军可否告诉本官,如今吉安情况如何?”

    “吕督宪既命你收复各县,现在又有何进展?”

    万宜山有些尴尬,讪讪地笑了笑,“末将兵力有限,实不敢出城寻贼,若是再丢了吉安城,末将实在担不起这个责任。”

    “至于吉安嘛,刚经历战乱,自然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