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6章 点兵派将(2 / 3)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自成隔断,现在老老实实做个忠臣就行,崇祯怎么说他就怎么干。

    周靖脱口而出道:“俺明白了,就是阳奉阴违嘛!”

    “什么阳奉阴违,咱们必须严格执行圣上的命令,不是围剿张献忠么?”

    “那就遵令调兵,而且要调重兵,长沙留一万人足矣,其余全往北调,让朝廷的御史、科臣都知道,咱们是坚决服从圣上命令的。”

    “也不需要故意拖延时间,就按照正常速度行军即可。”

    “大军开拔前需要准备马匹、辎重、粮草,人越多越慢,我估计正月初四才可以启程出发。”

    “就现在这个天气,一天撑死能走个四五十里,大军赶到荆州附近就至少得十多天。”

    “你们放心,打不起来的,张献忠急着入川,根本不会待在无险可守的荆州,等你们走到荆州,张献忠已经进四川了。”

    见李致远如此笃定,二人也只好点头不再询问。

    “不过你们要注意一点,”李致远提醒道:“江南的公安、石首等县都可以进占,但绝不可以过长江,即使荆州城无人防守,甚至是座空城,你们也不要进驻。”

    两人齐声道:“这是为啥?”

    “你们暂时不需要知道原因,照做就是,切记不能过江。”李致远再三叮嘱。

    二人也不再问,点头答应下来,他们对李致远的决定都十分相信,因为以往的经验表明,李致远似乎总能精准地预测局势的发展。

    而李致远之所以不准他们过江,主要是因为荆州、德安、承天、襄阳四府目前实际上是李自成的地盘,而李自成迟早会兵败退回来。

    李自成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败退到湖广也还有数十万大军,还是不要招惹的好。

    若是现在交恶起了冲突,闹得双方死了人,恐怕以后不好拉拢收编其旧部。

    此所谓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再说湖北还有左良玉的大军,在李、左这两位大人物没死之前,湖北这个乱局绝不要轻易去掺和,李致远可不想引火上身。

    按照李致远的打算,在弘光朝廷崩溃之前,他要都采取守势,就是以长江为界,在常德、岳州一带屯驻重兵,坚决保住湖南这块地盘,低调专心地搞发展,以待时变。

    “今天把你们叫来,一是为了封赏的事情,已经说过了。”

    “二就是我要暂时离开长沙去江南一趟,至于原因嘛,你们也都知道。”

    “所以有些事情要给你们交代清楚,你们可要记牢了。”

    周靖率先表态:“公子你就尽管吩咐吧,俺们一定照办。”

    李致远拿过一张写满字的纸,递给周靖,“具体怎么做以及可能的突发情况和应对之策我都已经写清楚了,不过我还是再给你们简单说一下。”

    “周靖你暂时代我坐镇长沙,居中指挥,你好歹也是圣上亲封的挂印总兵官,镇守长沙应该是没问题的。”

    “其实说起来也没什么要紧的事情,守好长沙,继续募兵练兵就是,万一真遇到什么紧急情况,就去请教堵知府,他肯定有办法。”

    “张文,正月初四你再率军两万从长沙出发,移驻澧州(明洪武三十年后属岳州府管辖,下辖安乡县、石门县、慈利县,州治为今常德澧县,湖南最北边的县)。”

    “常德有副总兵梁胤林的镇筸营驻守,但我认为常德有些偏南,不利于防守江北的贼军。”

    “你带着我的手令过去,命他移驻石门县(属常德府,湘西北门户),和澧州互为犄角。”

    “再加上张武率军两万驻守在岳州,北边防线足有四五万大军驻守,只防守应该是万无一失了。”

    “除非张献忠主动南下挑衅,否则你们绝不可与之交战,你们只需要守住城池就好,不过这种可能性很低,只是叫你们多谨慎小心些,别大意。”

    “另外,岳州处于湘江、洞庭湖和长江交汇的节点,是扼守水陆交通要道的重镇,仅有步军还不够,必须要有水师,我已命张武打造舟船,训练水师。”

    “军事上的安排就是这样,你们放心,我正月底一定会回来,这段时间应该不会有什么意外的,毕竟贼军也要过年嘛。”

    周靖拍着胸脯向李致远保证:“公子你尽管去吧,俺保证守好湖南,要是出了意外,我把脑袋砍了给你当夜壶!”

    又乱立FLAG,李致远骂道:“大过年的说点好话成不?我要这么大个人头夜壶干甚,你这大脑袋你还是自个扛着吧。”

    “说起过年,公子你看到俺妹的话,代俺给她道个歉,今年不能陪她过年了……”

    “嗯,我会的,你放心吧,最迟二月,咱们留守在婺源的人都会撤来长沙,不用多久你就能见到她了。”

    对湖南的一应军政事务,李致远点兵派将,都一一作了安排,自认为应该是万无一失了,遂于腊月廿五日,带数十名亲兵护卫,骑快马直奔婺源而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