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7章 垂死挣扎(2 / 2)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何腾蛟奏湖南诸府皆由沅抚李致远麾下标兵镇守,恐不利于朝廷统一调配,承恩你觉得该如何处理?”

    王承恩自然明白崇祯的心思,皇帝疑心很重,特别是像遽然崛起的李致远,麾下士兵皆由其自募,身边也无监军,实在是不让人放心啊。

    但湖广贼军尚未剿灭,无故拆散其部或派遣外人监军又恐其寒心惶恐,对大局不利,是以崇祯才有些犹豫不决。

    王承恩深谙崇祯心思,沉思片刻,进言道:“楚抚所言也未必没有道理,但贸然大动也不太好,不如另调周边之兵暂归其节制,再以其熟识之人监军。”

    “奴婢以为长沙知府堵胤锡就可担负监军之责,去年秋天他还来京师朝觐过,万岁爷还表彰其忠诚廉洁,并赐宴礼部。”

    “而此人现在和李致远共处一城,共事也有一段日子了,命其监军再合适不过。”

    “万岁爷以为如何?”

    崇祯想了一阵,点头首肯,“有理,那就以长沙知府堵胤锡兼任长沙监军,以都督同知方国安为平蛮将军总兵官,镇守湖广,以刘承胤为都督佥事总兵官,镇守武冈兼辖黎平清平,皆暂受沅抚节制。”

    “是!”王承恩忙接下奏疏。

    崇祯又翻开一份奏疏,才看了几眼就一脸厌烦地丢在一边,原来前兵科都给事中曾应遴又上奏了。

    这回他是向皇帝推荐人才的,立陈“副总兵郑鸿逵缓急可用”。

    崇祯真是烦透了这人,都让其辞官归家了还不安分,崇祯也懒得理他,直接留中不发。

    王承恩就在一旁候着,直到崇祯打了个哈欠,他明白皇帝已经看完,忙上前抱着一摞准备下发至内阁处理的奏疏请安告退。

    其后数日,除湖广、陕西以外,另有一连串任免敕书从朝廷发出。

    张有誉为南京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粮储;许方孔昭戴罪整理河北屯田事务;宣府总兵唐钰贪淫被劾免;王之仁为都督总兵官,镇守浙江;周仕凤为署理都督佥事总兵官,镇守广东……

    其时距京师沦陷仅有两月,然而朝廷的政令还是较为通畅的,崇祯依旧在大量任免官员,但所有人都有了山雨欲来风满楼、大厦将倾之感。

    特别是京师及北方几省的官员士绅,感受尤为明显,有些官员心里甚至觉得崇祯是在垂死挣扎,已经明显开始消极怠工。

    例如陈演、魏藻德之流,身为内阁重臣,不仅不为朝廷出谋划策,反倒似乎有意拖延阻碍朝廷政策施行。

    或许在北方士绅眼中,大明真的已经气数已尽,不如等待新朝建立。

    而南方官绅也很快就能感同身受了。

    正月初九,从陕西溃败至山西的高杰又开始南下,沿途一路烧杀抢掠,所经之地,宛如蝗虫过境,百姓深受其害,高杰的作为真是连流贼都不如。

    一时之间,江北大震,官民极为惶恐,连江南等地也一片混乱。

    在这种情况下,总督漕运路振飞命副总兵金声桓扼徐州,周仕凤守泗州,周尔敬守清口,又联络高杰,让其不要劫掠地方,试图稳定江淮局势。

    ———————————————————————————

    注:郑鸿逵,原名芝凤,崇祯十三年考取武进士时改名鸿逵,字曰渐,又字圣仪,号羽公,郑芝龙之弟,排行第四,郑成功的叔父。

    ———————————————————————————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