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4章 出将入相(2 / 3)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放异彩,还得等南明弘光朝廷覆灭以后。

    他振臂一呼,召义军,联络十三家农民军,三入长江,汇合郑成功攻打南京,连下安徽二十余城,坚持抗清近二十载。

    可以说张煌言就是真正的文武全才,拉得开弓,上得了马,写得了文章,治得了天下,当将军则身先士卒,做文臣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乃是古典中国出将入相的典范。

    李致远若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并尽力发挥他的才能,何愁不能扭转乾坤,再次恢复华夏。

    而像张煌言这样的人,外地或许不知道,在他老家宁波应该是人尽皆知的。

    李致远一行人在靠近宁波北门永丰门外的余姚江码头下了船,找人打听了一下,就知道了张煌言的家宅离永丰门极近,入城后往东南边走不到两里路即到。

    李致远大喜,立即带着人入城,但想了一下,这头回上门拜访,两手空空可不行,怎么着也得给人家带点礼物吧。

    可像张煌言这样的人,送他点什么好呢?

    走在宁波望京街上,李致远一筹莫展,给这种高风亮节堪称完人的名士挑选礼物实在是太头痛了。

    金银珠宝之类的俗物人家不仅看不上,反倒还会以为你这是在侮辱他。

    文房四宝这类东西似乎也很普通,在宣州、徽州的时候没买点宣纸、徽墨、歙砚,现在来人家老家买他常用的东西不是闹笑话么。

    正在这时,苦苦思索的李致远抬头见了一家兵器店,顿时喜笑颜开,有主意了!

    古之文人雅士皆有配剑的爱好,尤其是像张煌言这种好论兵事又擅骑射的文武全才。

    李致远满怀欣喜地踏进了店内,店家察言观色,立刻上前询问道:“公子可是要买宝剑?”

    “老板好眼力,怎知我要买宝剑?”

    老板笑道:“我观公子一副儒雅贵公子的模样,想必也是读书人吧,这读书人都好附庸风雅,像刀枪棍棒这类兵器,都是武夫所用,读书人哪能看得上?”

    “即使不是公子你自用,而是送给朋友,这朋友多半也是脾性与公子相近的,八成还是更喜欢宝剑。”

    “说得也是,本公子还真是打算送宝剑给一位神交已久的朋友。”李致远想来这位老板也是行家,也就直说了。

    “老板你是行家,我也不跟你绕圈子了,你就给我挑把上好的宝剑吧。我这位朋友在你们宁波可是小有名气,剑既是送他的,老板你可不能坑我呀!”

    店家忙笑容满面地道:“那哪能啊,本店也是宁波老店了,一向诚信经营,店内的兵器都是从各地达官贵人那收来的好货,包管公子的朋友看了欢喜!”

    这店家很有察言观色的本事,一看就知道李致远有钱,也愿意花钱。

    他先让伙计给李致远上茶,帮着招呼,自己忙回了里间,准备去拿那把收来已久的七星宝剑。

    等了半盏茶的时间,老板抱着一个大木匣子笑呵呵出来了,将其放在柜台上,打开,“公子你瞧,这把七星宝剑可还能入得了你的法眼?”

    李致远从匣中取出宝剑,拔剑出鞘,顿时只觉寒光逼人。

    这把宝剑长约两尺有余,重约两三斤,剑尖、剑刃都极为锋利,剑脊、剑面光整,龙形剑格、剑首完整齐全,剑身是精钢打造,剑体七星清晰,剑饰及护手是白铜材质,红木剑柄,精装剑鞘,看起来就极其珍贵。

    老板见李致远为宝剑所吸引,心知这单生意十有八九能成,又在一旁解释道:“这七星剑出自道家,是作法仪典的法器,甚至是许多门派的镇门之宝。”

    “而这把宝剑据说就出自龙虎山,是本人去南京时从一位东来避祸的大官手中购得的。”

    “虽不敢说削铁如泥,但拇指粗的钢筋亦可轻易斩断,无论是作为配饰,还是真的用来上阵厮杀,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利器,公子可还满意?”

    李致远没理他的,仔细研究了好半晌,就他看来,的确是把好剑,但现在到了谈价钱的时候,就不能表现的太过喜欢。

    “其实我也不太懂,只觉得还算可以吧,姑且配得上我那为朋友,我也懒得再多看了,老板你就出个价吧,要是公道的话,本公子就直接买下了。”

    这剑收来许久了,但是一直未能出手,就是因为价格比较高,一般人买不起,但再好的宝剑,落在他一个兵器商人手里,那也只是货物而已。

    他也不想捂在手里迟迟卖不出,今天来了个似乎出得起价的贵公子,老板还是很想做成这比生意的。

    “成,在下也不和公子乱喊价了,一百五十两银子,公子你就拿走吧!”

    李致远一惊,这他娘的也太贵了,就是物价飞涨的现在,一两银子也还能买一石(94.4公斤)大米。

    而古代的米值钱,换到现代一两银子至少得值六七百元,一百五十两银子得值十万元了,十万元就买一把剑?

    李致远皱眉道:“老板,你这也太贵了吧?你确定不是在坑我这个外地来的?”

    店家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