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8章 星入月中,国破君亡(2 / 3)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刚拿起刀枪的农夫而已,面对杀人如麻、凶残成性的建虏,怎么敌得过?”

    “自从李自成收取关中后,闯军骤然扩大了数倍,稀释了其精锐老兵,导致闯军的平均战力大幅下降。”

    “而兵贵精而不在多,一支臃肿不堪的队伍,面对真正的强军时很容易就会被击败。”

    “实际上李自成派的兵越多输的就会越惨,几十万人的大军要是被打至溃败,根本无人能控制。”

    听到这里,张煌言疑惑道:“李兄凭什么认定李自成一定会与建虏野战呢?若是其迅速招抚辽东总兵吴三桂,并接手我大明的九边防线,依关坚守不出呢?”

    李致远赞道:“玄著兄果然眼光独到!我正要说这点。”

    “李自成若在攻下京师后,真能迅速安抚拉拢吴三桂,许以高官厚禄,并加派精锐士兵把守山海关,将建奴大军挡在山海关外,则天下定矣!”

    “可我看李自成及其谋士就从未考虑过关外建虏的问题,他们似乎以为建虏只会与大明为敌,而不会与他们的‘大顺’为敌。”

    “胜利来得太快太容易了,一连串的胜利冲昏了李自成及其谋士的头脑,也导致李自成对自己军队的战力大大高估,俗话说的骄兵必败不是没有道理。”

    “我估计李自成一定会轻视吴三桂,不会将其放在心上。”

    “而吴三桂也必定会投降建虏!”

    “所谓关宁军,不过是一群出身辽东军门的骄兵悍将而已,眼里根本没什么家国天下,民族大义,一切以自身利益优先!”

    “若我大明不亡,他们自然可以两头讨好,一面吃着我大明百姓供给的粮饷,一面和建虏勾勾搭搭,待价而沽。”

    “可一旦大明轰然倒塌,作为统领的吴三桂也没有什么别的选择,要么降顺要么降虏,为了十数万张嘴巴,自然是谁出价高就倒向谁!”

    李致远一口气说完,张煌言不禁哑然,良久不语。

    崇祯十七年正月廿四日,真定(直隶真定府,府治真定县,即今河北石家庄正定县)参将李茂明报寇陷三晋,高杰纵兵掠河东。

    当初李自成决意发动灭明东征,就将大军分为了三部分。

    其中的主力就是由李自成、刘宗敏率领的中路军,兵马最多,兵峰最盛,文臣武将最多,丞相牛金星、军师宋献策、制将军李岩等大顺核心人物均在列。

    李自成制定的大军进军路线是渡过黄河后先下平阳,继而北上攻打省会太原,接着再一路向北,拿下忻州、代州、大同、宣府等重镇,然后再转道向东,直扑京师。

    而由刘芳亮率领的南路军则作为一支偏师,主要目的是策应李自成的主力,牵制朝廷的军队,堵住朝廷可能的南逃之路。

    是以刘芳亮在渡过黄河进入晋南后,就一直沿着黄河北岸进军。

    他下一步将由晋南豫北进入北直隶南部,北上攻取大名、河间、真定、保定诸府,断绝明廷的南逃之路。

    最后一路则是由李过率领的北路军,主要目的也是配合李自成的中路军主力。

    这一路走陕北榆林,攻下保德县后渡过黄河进入山西,继而清扫太原西部的明军残余,以绝太原之援军,配合李自成的中路军主力拿下太原。

    而后再贴着中路军的北边,攻宁武,经大同,边外,大兴关、柳沟、十三陵、昌平,最后一起围攻京师。

    现在大明的真定参将都听到了贼军的消息,就表明贼军的南路军已经靠近京畿南部,京师里的天子和文武百官也该想办法做决断了。

    而那位高杰总兵自孙传庭兵败后,就被李自成吓破了胆,完全不敢和闯军作战。

    他先从陕西逃到山西,听说李自成也跟着来了,高杰不敢阻击,更不敢在山西停留片刻,唯恐李自成追上来后要了他的命。

    毕竟他曾经可是深深体会了一把“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嫂子”的真谛,不仅睡了大嫂,还一波带走了。

    高杰现在唯一敢做的就是在逃离山西前疯狂地抢掠一把,反正他觉得除了李自成可能会要了他的命,朝廷拿他是没有半点办法的。

    所以高杰在李自成大军面前胆小如鼠,在朝廷和百姓面前可是嚣张、凶残的很,东逃之路上,他放肆地纵兵奸淫掳掠,这支部队简直就是无恶不作的禽兽。

    但这伙禽兽还打着大明官军的旗号,被祸害的晋南豫北的百姓这下对朝廷更加失望、愤恨,愿意投降大顺的人更多了。

    现在山西前线的局势越来越明朗,闯贼分兵三路的消息也传到了京师,朝廷终于意识到闯贼这是要围攻京师,灭亡大明了!

    “闯贼三路犯神京,远弥震恐!”这是真定参将李茂明在奏疏中报上来的,崇祯皇帝看了,心里实在极不是滋味。

    他当了十七年皇帝,一直都是以圣君自比,十分自负,曾经连汉文帝都不放在眼里,甚至还批判过唐太宗的某些不足之处。

    乾清宫里的崇祯皇帝抬头望着天上的那一弯残月,怅然自失,遥想当年,自己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