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4章 扬州瘦马(中)(2 / 2)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往上走。”

    少女迈着小碎步前趋几步。

    牙婆道:“姑娘转身。”

    少女遂缓缓地转身一圈。

    牙婆道:“姑娘借手睄睄。”

    于是少女轻轻地卷起衣袖,顿时手出、臂出、肤亦出,是一只细细长长的白嫩藕臂,手指纤细。

    牙婆道:“姑娘几岁?”

    少女道“十三岁。”

    牙婆道:“姑娘写几个字给老爷夫人瞧瞧。”

    少女遂走至桌前,挽袖提笔,饱蘸浓墨,弯腰写将起来,片刻后,再将纸张举起,上书几行秀丽的大字: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李致远以前读书没学过这首,连是诗还是词他都说不清,于是干脆不发表意见。

    叶小繁却是知道的,她小脸煞白,身子略微有些颤抖,对李致远低声道:“这…..这是秦观的《浣溪沙》,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清晨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

    “怎么了?”李致远见她面色有异,忙握住了她的手,才发现她掌心里都是汗。

    这时牙婆又道:“姑娘再给老爷、夫人弹唱个小曲儿。”

    少女便拿起几上的琵琶,坐于小凳上,拨动琴弦,弹唱起来。

    挺好听的,只是李致远觉得有些哀怨悲愁。

    “这是古曲《汉宫秋月》。”叶小繁哑着嗓子解释道。

    弹了一阵子,牙婆又示意少女起身,以手拉其裙,露出足部,是一双穿着绣鞋的小脚。

    牙婆道:“夫人请看,我家姑娘这脚可不是裹的哟!”

    这牙婆也真是眼尖得很,看叶小繁未裹脚,自然投其所好,选择未裹脚的姑娘见客。

    其实明朝女子裹脚即使是在官宦之家也还并不普遍,且裹脚者也并非像满清时期那样将女子的脚掌折断,以致畸形。

    满清时期的审美变得如此变态实际上是汉人士大夫的一种执念,既然自己的衣冠保不住,就越发坚持汉人最后一点传统——让女子病态似地裹脚。

    而叶小繁父亲叶绍袁较为开明,并不是很在乎这些,加之他们家隐居在乡间,有时候还得自己干活,是以家中女子都未裹脚。

    再加上母亲去世时叶小繁还很小,之后就更没人管她了,而姐姐们早已出嫁,家中只有兄弟,所以她小时候是和男孩子们混在一起的,束缚较少,这就导致她更纯真自然一些。

    到了这时候,看得也差不多了,牙婆道:“姑娘请回。”

    于是一人进,一人又出。

    ————————————————————————————

    注:本章对于“扬州瘦马”买卖过程的描述部分取材于张岱(1597年—1684年)的散文集《陶庵梦忆》卷五之《扬州瘦马》

    ————————————————————————————

    崇祯十七年二月初七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