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4章 君乃亡国之君,臣亦亡国之臣(2 / 3)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三月初二,大顺军抵达大同城下,巡抚卫景瑗不知姜瓖已投贼,仍然运筹帷幄,严师厉兵,准备迎战闯贼。

    大同有北关、东关、南关三个附城,城高防守较严,如果从这三个附城进攻,一定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姜瓖暗中与李自成联系,让大顺军选择没有附城的西城门作为突破口,这里虽有代王亲信永庆王坐镇把守,但守城的士兵已为姜瓖所控制。

    大顺军一到西城门,守兵便立即射杀了永庆王,并将城门打开,迎接大顺军入城。

    姜瓖又骗卫景瑗议事,卫景瑗不知有变,乘马而出,目睹满街义军,才知受骗,惊得跌下马来,被顺军擒至李自成跟前。

    众贼呼卫景瑗跪下,卫景瑗不肯跪,道:“此膝不屈第二人,即当杀我!”

    接着据地而坐,大呼皇帝而哭。

    李自成劝道:“我乃米脂一农民,今日至此,天命可知!”

    “你是个好官,你若愿降,仍任大同巡抚。”

    卫景瑗道:“我是皇帝封授的官员,岂有投降做贼之理!”

    李自成却不以为意,道:“忠臣也,勿杀!”

    只命将其禁之别室,卫景瑗出,见到了正赶去拜见李自成的姜瓖、姜让、姜瑄三兄弟,愤然大骂道:“贼奴卖我,尔朝盟而夕背,神岂能赦你!”

    姜瓖嗤笑道:“顽固不化!”

    随后入见李自成,三人跪下三拜,不料李自成勃然变色,命左右缚之,定三人叛国之罪,欲斩之。

    姜瓖等人大惊失色,本以为献城必能得到重赏,怎知李自成最恨不忠不义之徒,只得连连磕头求饶。

    好在李自成麾下制将军张天琳苦劝,“欲定京师而首杀降者,以后怎么能劝人归顺呢?”

    “不如将他们释放,以便招降官绅。”

    李自成这才作罢,大难不死的姜氏兄弟虽口头表示甘愿为大顺效力,却开始怀恨在心。

    三日后,卫景瑗仍不肯降,李自成遂使其母劝降,卫景瑗道:“母年八十余矣,当自为计,儿是国之大臣,不可以不死。”

    卫景瑗终自缢而死。

    而李自成一共在大同停留了六日,他将代王及其宗室杀戮殆尽,又留张天琳留守大同,接着又派兵占领阳和,继续向宣府长驱直入。

    三月初三,让崇祯久等的督师李建泰终于传来了消息,但却让崇祯大失所望。

    李建泰在信中说他的军队已无可指望,他劝皇上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自救,还最后一次提出了南迁问题,明确建议皇上将太子先行送到南京,然后将整个朝廷迁至南京。

    三月初四,崇祯召对平台,拿着李建泰的奏疏对百官道:“李建泰奏请南迁,国君死社稷,朕将安往!”

    群臣则仍是老调重弹,以大学士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华、少詹事项煜为首的南迁派仍请先奉皇太子抚军江南。

    兵科给事中光时亨还是那句话:“奉太子以往南,诸臣之意欲何为!”

    诸臣默然无以对,崇祯皇帝颓然跌坐在御座上,愤然长叹道:“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

    遂拂袖而起,朝臣亦四散而出。

    崇祯十七年三月初四已是西元1644年4月10日,京师仍旧乍暖还寒,而南方的湖广长沙,却已经是春意盎然。

    虽入春以来就没下过几场雨,但紧临湘江的长沙城却还不至于缺水,李致远有事来湘江中的橘子洲,看着湍流不息往北而去的湘江,突发奇想,便拿了钓竿在江边钓起鱼来了。

    “玄著兄,别看现在湘江水浅,这鱼倒是不少哇!”李致远看了一眼身旁的木桶,笑呵呵地说道:“今晚请你们吃鲜鱼!”

    张煌言皱眉道:“不是说好来试枪的么,怎还不见毕安民他们?”

    李致远一大早就拉着张煌言乘船来了这橘子洲,只道是来试枪,可左等右等,又看他钓了半天的鱼,结果别说是枪响,连毕安民的人都还未到。

    李致远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莫急,莫急,是火药出了些问题,我让他们先去拿人了,应该待会就到……”

    “朝廷已有半月未来任何消息,澹泊兄就一点也不急?”现在局势似乎正向李致远之前所预言的那样发展,这叫张煌言如何不急。

    “我前日看塘报,说张献忠已经攻陷巫山县,又连陷夔州、云阳至万县,唉,湖广刚复,四川又要遭殃了,朝廷也不想想对策,现在竟音讯全无……”

    李致远道:“急有何用,京师知道了四川之事又有何益,我估计李自成就快兵临城下了,天子百官自顾不暇,哪有空管南方的事?”

    张煌言忧心忡忡道:“这几日我夜观天象,但见帝星下移,难道……”

    “原来玄著兄还有这本事,”李致远调笑道:“话说你们常说的所谓帝星到底是哪一颗……”

    李致远见其心绪不宁,索性直言道:“玄著兄,从今以后,你就别指望北方的朝廷了,这个朝廷于天下于百姓无任何裨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