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6章 甲申国变(上)(2 / 3)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外城遂陷。

    崇祯亟召阁臣入,问道:“卿等知外城破乎?”

    魏藻德道:“不知。”

    崇祯又问道:“事亟矣,今出何策?”

    魏藻德等都道:“陛下之福,自当亡虑。如其不利,臣等巷战,誓不负国。”

    崇祯冷笑着斥退了众臣,在王承恩的陪伴下,失魂落魄地回了乾清宫。

    当夜,崇祯皇帝既不能寝,便与王承恩相对坐于榻前,叙说前事,说至动情处,二人皆泣不成声。

    至半夜,一小太监急奔入寝宫,慌张道:“皇上,大事不好了,贼兵杀进内城来啦!”

    崇祯问道:“大营兵安在?李国桢何往?”

    小太监答道:“大营兵早已溃散,皇上赶紧逃命吧!”说完便跑了出去,崇祯再三呼之,那小太监却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崇祯即同王承恩幸南宫,登万岁山,望烽火烛天,喊杀声不绝。

    崇祯皇帝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他现在犹豫着是该试着再突围一下,还是索性自杀殉国的好。

    别看他平日里时常把“君王死社稷”挂在嘴边,可事到临头,还是难以决断,仍有几分求生之心。

    徘徊俞时,崇祯本欲化妆潜逃,忽然想起昨夜太祖显灵后所说的那一番话,再看此时情景,大概是无法幸免了,才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望着远处的星星点点的火光,长叹一声道:“太祖爷说的没错,事情既已无可挽回,还是给大明留几分面子吧。”

    “承恩,咱们回去吧~”

    于是二人又回了乾清宫,崇祯亲笔朱书谕内阁:“命成国公朱纯臣提督内外诸军事,来辅东宫。”

    写完这最后一道命令,崇祯将朱笔掷下,唤来一小太监,嘱托其持至内阁。

    又命进酒,连饮数觥,哀叹道:“苦我民尔!”

    接着崇祯便准备将太子及诸皇子(注1)分送外戚周奎、田弘遇二府,其中太子朱慈烺刚满十五周岁,皇三子定王朱慈炯十三周岁,都是周皇后所生,此时正在坤宁宫中与其母告别。

    皇四子永王朱慈照十三岁,皇五子朱慈焕(尚未封王)十一岁,则是田贵妃所生。

    崇祯先来到皇后寝宫坤宁宫,见两个儿子都跪在周后身前哭泣不止,他也忍不住满目含泪,叹道:“大事去矣~”

    周皇后顿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又抚摸着同在哭泣的太子和定王,甚为悲恸。

    夫妻俩各自泣下,宫人环泣,崇祯见太子和定王仍然穿着皇家常服,遂急道:“现在都到什么时候了,怎还不改换衣裳?”

    于是亟命宫人找来民间百姓所穿之粗布衣裳,崇祯和周后一边哭泣,一边亲自为两个儿子换上。

    崇祯亲手系太子的衣带,告诫道:“你们今日是太子、皇子,明日可就是普通百姓。”

    “外头兵荒马乱,你们一定要隐姓埋名,藏匿形迹,处处都要小心谨慎,见到年老的就叫老翁,见到年轻些的就叫伯叔。”

    “要是万一得以保全性命,将来再为父母报仇,你们千万别忘记我今日之言……”

    话尚未说完,四人皆已泣不成声,崇祯狠下心来,命人将两个儿子送出。

    接着又对一众宫女说道:“朕不欲再多造杀孽,但闯贼却也不是良善之辈,如何选择,你们自己各做打算吧!”

    待宫人尽出,室内再无别人,崇祯上前抱紧周皇后,哽咽着道:“我……”

    周皇后也紧紧搂着丈夫,过了许久,才分了开来,周皇后沉声道:“陛下之意,吾已明白。”

    “你我做了十八年夫妻,吾绝不会辜负这些年的夫妻情谊~”

    “陛下还要做何事,自去罢~”

    崇祯最后看了一眼周皇后,挥泪离去。

    少顷,周皇后遂自缢于坤宁宫,年三十三。

    回到乾清宫的崇祯又派太监去传口谕给皇嫂懿安皇后(即明熹宗朱由校的皇后张嫣)及光宗遗孀李康妃(注2),命二人也自缢。

    接着崇祯便提着长剑去了乾清宫配殿昭仁殿,又派人传召坤兴公主。

    刚一进门,小公主朱媺嫀便扑了过来,哭闹道:“父皇,我好怕,外面好大的雷声,好吓人,我要见母后~”

    崇祯将紧握着的长剑藏于身后,蹲下身子,将小女儿揽进怀里,又拭去她小脸蛋上的泪珠,亲了她一下,哄道:“乖,别哭了,父皇马上就带你去见母后~”

    朱媺嫀勾着崇祯的脖子撒娇道:“还要陪人家一起去,父皇都好多天没来看人家了~”

    “嗯,父皇这就陪你去,而且以后天天和你在一起,还有你母后和皇姐,以后我们永远在一起,父皇再也不忙了~”

    小丫头喜道:“真的!”

    “真的!”崇祯重重地点了点头,右手却悄悄地向身后摸去,将宝剑紧紧地握在了手中。

    “那还有太子哥哥他们呢?”

    崇祯没有回答,只是将女儿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