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月照长空(2 / 4)  梦里长安花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一阵阵雷霆般的怒吼,好似野兽发狂,山中百里千鸟飞鸣,地上百兽纷纷逃离。怒吼声从白天一直持续到了深夜才渐渐停歇,村民们整夜都不敢入睡,恐山中凶兽逃下山来为非作歹。

    第二天天刚微亮,听闻山中没了动静,几个胆大的年轻男子结伴进山。

    一行人小心翼翼地来到了山顶,看着山顶状况,不由得倒吸一口凉。只见偌大的山顶上,方圆几里没有一棵树木,全都被拦腰折断,或是被连根拔起,形成一片巨大的空地。空地上沟壑纵横,大大小小数百道,宽数尺,长数丈,深约两指。

    可奇怪的是,众人找遍了整个山顶也没有找到那位道长和凶兽的身影。下山途中,一行人又仔仔细细找了找,依旧毫无所获,悻悻地下山去了。

    自此以后,山中再无怪事发生,一片宁静祥和。村民们认为道长除害后就不辞而别了,为了感谢他的大恩大德,众人凑钱修建了这座三清庙,数十年来,年年香火鼎盛。如今天下动荡不安,百姓生活民不聊生,日日都能见到有村民跪在庙前祈福祷告,恳求这乱世早些过去。

    林子俊站在三清庙前,双眼直直望着那庙中的雕像,“不知道长是否已踏出人间,得仙道,升仙人?若是如此,何不看看这水深火热般的天下,何不来解救这天下苍生。吾本一介布衣,只求能高中状元,能一日看尽长安花,能居庙堂之上,叫这天下改头换面,愿世间再无颠沛流离之人,再无路边冻死骨,再无不平之事。”

    一声清脆的孩童声打断了林子俊的思绪,“俊哥儿,有数日未见你,你是下山游玩去了吗?”原来是山脚下村庄里王大伯家的顽童王大虎,平日里下山时时常教他一些读书认字,一来二去就熟络起来,都是善良老实之辈,在这世间苦苦挣扎。

    “小俊这是去省城参加乡试去了吧?估摸着也有个大小功名啊。”王大娘笑着走过来,拍了拍王大虎衣服上的泥巴。

    林子俊笑道:“王大娘,功名不敢当,只是刚好考过了乡试,接下来还得去京城参加会试,只盼着不给家师丢脸,能中个状元回来。”

    “肯定行,一定行的。”王大娘朝他竖起大拇指笑呵呵地说道,“我们是苦日子过惯了,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就盼望着你能做个大官,让我家大虎也跟着过上好日子,就是做个下人也行啊。”

    王大娘望着北方,好似一眼望穿千里,双目浑浊,如一杯老酒,被生活搅得污浊不堪。摸了摸王大虎的小脑袋,牵着手一同走下山去,一长一短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下被扯得老长。

    风不由得紧了,庙里未烧尽的黄纸余烬被风卷起,在空中飘飘荡荡,迟迟不肯落地。

    林子俊裹了裹衣裳,继续朝山上走去。

    三清书院坐落于山顶东南一隅,此处地形独特,三面皆是数百丈的悬崖峭壁,只有东面有一条道路,由大块青石板铺成,宽只有丈许,又没有设立栏杆,道路两旁又是那骇人的深渊。常人若是初次走在这条路上,必是两腿发抖,浑身发颤,半日才敢挪开一步,若逢雨雪天气更甚,一个不当心就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林子俊记得小时候第一次一个人踏上这条道路就吓得裤裆湿透了,还被婉儿师姐一番嘲笑。如今早已不再害怕,春去秋来已有十八个年头,来来回回也走了数千趟了吧。后来林子俊问过老师为何要选这个地方修建书院,林中道说只有走过了这条路才算是书院中的人。

    “入门尽是红尘客,归去再无世间人。”林子俊走到了书院门前,抬头看着院门上的这副对联,怎么看都不像是书院的,反倒像是和尚道士的那一套说教世人的。林子俊后来也问过老师,但林中道只是笑着不说话。

    “小俊子,傻站在门口干啥呢,还不快进来,就等着你开饭了。”

    一袭红衣,独立屋前,晚霞映照之下,容色晶莹如玉,如新月生晕,如花树堆雪,双目犹似一泓清水,顾盼之际,神态天真,娇憨顽皮,自有一番灵动清澈的气质,身形苗条,长发披于背后,用一根翠绿色的丝带轻轻挽着,恍惚之间,非尘世之人。

    “婉儿师姐。”林子俊挥着手臂高声喊道。

    书院东南角有座望生亭,林中道每日傍晚时分总是立于亭中,独自望向北方。林子俊懂事后也学他模样,可眼前除了是一片峰峦还是一片峰峦,觉得了无趣味。

    ‘’子俊,回来了啊。”林中道望着北方,没有回头。

    林子俊走进亭中,向他躬身拜道:“是的,老师。”然后负手而立,与林中道并肩齐望北方。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当年杜工部描绘的大唐盛世已一去不复还了,山河虽在,却早已支离破碎。”林中道自顾自说着:“匹夫一怒,只能血溅三尺,要想改变这个时局,还是得于庙堂之上决良策啊。”

    林子俊默默听着,没有说话,只是觉得平日里话不多的老师今日有些反常,可能是因为自己考过了乡试感到高兴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