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容斋五笔·卷七(2 / 2)  容斋随笔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矣,莫辩②于东坡之立说,然其大旨驳当时议臣,谓周、汉以来,皆尝合祭,及谓夏至之日行礼为不便。予固赞美之于《四笔》矣。但熟考③《汉史》,犹为未尽。自高皇帝增秦四畤为五,以事天地。武帝以来,至于元、成,皆郊见甘泉④。武帝因幸汾阴,始立后土祠于脽上,率岁岁间举之,或隔一岁,常以正月郊泰畴,三月祠后土。成帝建始元年,初立南北郊,亦用正月、三月辛日,而罢甘泉、汾阴之祭。元丰、祐、绍三议,皆未尝及此。盖盛夏入庙出郊,在汉礼元不然也。是时,坡公以非议者所起,故不暇更为之说,似不必深攻⑤合祭为王莽所行,庶几往复考赜⑥,不至矛盾,当复俟知礼者折衷之焉。

    【注释】

    ①合祭:天神地祗合在一起祭祀。分祭:将天神和地祗分开祭祀。

    ②辩:明白。

    ③熟考:仔细考察。

    ④郊见甘泉:在甘泉宫进行祭祀。

    ⑤深攻:仔细查究并非议。

    ⑥考赜:考察。

    【译文】

    郊祀中的合祭和分祭,本朝元丰、元祐、绍圣年中已经议论了三次,没有比苏轼的议论更明白的,然而苏轼之说的主要目的在于驳斥当时参加议论的大臣,说周、汉以来,都曾是合祭天地,并说夏至这一天行郊祭礼十分不便。我原已在《容斋四笔》中予以赞美,只是仔细地考察《汉书》,感到苏轼之说还不是十分详尽。自从汉高祖刘邦把秦朝的四个祭地增为五个,并以此敬事天地。汉武帝以后,直到元帝、成帝,都在甘泉宫进行祭祀。因汉武帝曾巡行于汾阴,才在脽上建立了后土祠,其后年年都到那里去祭后土,有时也隔一年去一次,通常是正月里祭泰畴,三月里祭后土。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开始设立南北两郊,也还采用正月和三月的辛日祭天地,此后取消了甘泉和汾阴的郊祭活动。元丰、元祐、绍圣间的三次议论,都没有说到这些。看来盛夏之时进入庙中、外出郊野,在汉代的礼制中原本就不是如此。当时,苏东坡由于持错误意见的大臣占了上风,所以来不及再提出详尽的说法。看来似乎没有必要深究合祭是王莽实行的制度,或许可以通过更详密的考证,使之不至于自相矛盾,这就要等待深知礼制的学者来为之折中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