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8、跨连荆益(2 / 3)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若是能够顺利击败袁家兄弟,那收取河朔、经营燕赵就在他的下一步计划之中,相信乌桓人这股以往很少接触、所知不多的陌生势力很快就会与自己麾下的军队碰上。

    阎行甚至能够预想到,日后自己挥师收取幽州,这些襄助袁家兄弟的乌桓骑兵将会是一个棘手的对手,而许攸口中的辽西蹋顿,或许更会是边地的一个心腹大患。

    “蹋顿其人如何?”

    阎行突然问道。许攸没想到阎行会突然问起这件事情,他想了想,才接着回答道:

    “蹋顿乃是乌桓大人丘力居的从子,丘力居死,其子楼班年少,蹋顿年长,素有勇名,乃代立。其人颇有雄才,以往辽西、辽东、右北平三地的乌桓名为一体,却互有争斗,可自从他继位以来,总摄三部,众皆从其号令,又敢受亡命,剽掠、招揽边塞汉民为用,麾下号称有十万户胡汉,边长老皆比之冒顿,畏之如虎。”

    “现如今虽然因为楼班成年,蹋顿退位奉其为单于,但仍然保有王号,实际执掌三部乌桓的,还是蹋顿。”

    听完了许攸对蹋顿的介绍,阎行不由联想到了被比作檀石槐的轲比能,想到这两个野心勃勃、雄才大略的异族豪酋,他微微皱起了眉头。

    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北方兼具游牧、农耕二元性的胡人政权对中原王朝巨大威胁。寻常的游牧王国受制于本身的局限性,经济脆弱、部落流动,兴衰迭替令人目不暇接,虽然也会通过劫掠给边地造成一定的损失,但却无法对中原王朝造成致命伤害,只要中原王朝派遣知兵的边将镇守关隘,加强封锁内地的生铁流入胡地,游牧民族的军事实力就会逐渐陷入越战越弱的泥潭之中。

    可一旦游牧王国在其雄才伟略的君主统领下,趁着中原大乱的时机,通过劫掠人口或者招募流民的方式获取足够的农业人口,在某个适宜发展农业的地区组织屯田、修建城池、发展手工业,那这实力急剧膨胀的游牧王国才真正会成为中原王朝的噩梦。

    “夷狄之地,雄主何其多也。”

    阎行叹息说道。他转而将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战场,此时战场上的形势已经开始逆转,先前那些前仆后继进攻的袁氏军队如今后继乏力,勇锐者陷入重围,怯弱者踟蹰不前,溃败之势愈发明显,若非还有几部精锐袁军苦苦支撑,只怕几万大军就要当即败退。

    “那些莫非是袁氏的大戟士?”

    阎行又指着一部陷入苦战的袁军精兵旗帜问道,许攸举目望去,旋即颔首说道:

    “明公慧眼如炬,观这一部的旗号,的确是袁氏麾下的大戟士,昔年袁绍入主冀州,效仿羽林期门之事,招募河朔各郡良家子,编练成军,出随征伐,入则宿卫,以其所持钺戟为荣,故号曰‘大戟士’。”

    “不过,”许攸这个时候恭维地笑了笑,“大戟士虽勇,却终究不敌明公麾下的秦胡强兵,此前在凿台、射犬,大戟士精兵就已经死伤惨重,眼下这些大戟士只怕是新卒居多,独木难支危楼,大戟士今日覆灭矣!”

    “哈哈。。”听到许攸的话,阎行哈哈一笑,他话中虽有恭维之意,但却没有说错,袁氏兄弟的大军败相已露,这些最后的河朔精锐大戟士也难逃战死沙场的命运。

    仿佛是为了印证许攸的话语,激战许久的袁军军阵中突然有一部军卒倒戈相向,左袒响应的军士猛然向自己的袍泽发动进攻,使得原本还算齐整的袁军军阵顿时出现了一大角凹陷,混乱的趋势还在逐渐蔓延。

    阎行见状,肃然下令,传令军中各部发动反击。

    此令既下,南北两军号角声接连不断地响起,各部步骑精神抖擞,相继出击,之前还苦苦支撑的袁氏兵马瞬间淹没在西凉军进攻的大潮之中,袁军的军阵也从一个角的崩溃迅速蔓延到了各个军阵的溃退,而袁氏的大纛也不断向后移动,宛如惊涛骇浪之中的一叶扁舟,挣扎着想要脱离困境。

    可惜这一番挣扎也是徒劳无功的,北边的徐晃部已经出动铁骑冲阵,由为首一员白袍小将率领,直扑袁氏兄弟的大纛,后退的袁军军阵在铁甲骑兵面前如波开浪裂一般纷纷溃散,袁氏兄弟的大纛骤然停顿,继而像是一棵形只影单的枯木摇晃了一下,最终无力地颓然落地。

    “袁氏兄弟败矣。此战之后,明公将一统河朔,威震天下,攸何其有幸,能够追随明主,为明公贺!”

    许攸兴奋地庆贺道,若非知道之前周良曾经劝进失败,说不定此刻的他还是说出什么骇人听闻的话语来。

    就在他激动的庆贺声中,远处的战局完全变成了一面倒,孟岱、严敬等袁氏将领先后战死,审配率领残兵仓皇退回城中,而袁氏兄弟则不知去向,敢情他们在铁骑冲阵之时就已经放弃中军,乔装逃跑了,群龙无首的河北兵卒各自为战,但很快就被西凉军分割成各个小部分,在残酷无情的刀兵面前,河北兵卒纷纷丢盔卸甲,选择了投降。

    “那名白袍小将是谁家的子弟?”

    阎行瞥了许攸一眼,没有回应,而是指着之前冲阵夺旗的白袍小将方向问道。

    随行的幕僚的也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