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六章 【高俅】(2 / 2)  宋道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以后升迁打下基础。

    《宋南渡十将传》卷一“刘錡传”中:先是高俅尝为端王邸官属,上即位,欲显擢之。旧法,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时(刘)仲武为边帅,上以俅属之,俅竞以边功至殿帅。”

    高俅立过何种边功虽然史无记载,但姚政却是言之凿凿的称高俅在崇宁三年(1104年)十月,在吐蕃赵怀德等叛宋的事变中,在刘仲武的麾下领兵出战获得大胜而使赵怀德等复降。

    到了大观二年(1108年),童贯及刘仲武又成功地招降羌王子臧征仆哥,收复了积石军,高俅在军中的功劳也累积甚高,所以赵佶便将他调回了京城。

    至于他回京的历程,姚政倒是不知道了,但五年间就身居太尉要职,是火箭升官也不为过。

    在《挥麈后录》中,也高俅:“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

    这建节也就是指的白虎节堂,就是《水浒传》坑林冲的地方,节是古代大将出征时子所授的军权象征,节度使一词由此而来。南宋戴埴在他的《鼠璞》写道:本朝节度使,有六纛旌节、门牙旗二,受赐藏之公宇私室,号节堂。朔望次日祭之,号衙日。

    开府与仪同三司的高俅高太尉,自然是有资格也是必须建节的。

    只不过……正是因此,黄大郎隐约记得在一个奇梦中瞧见过高俅被称为大奸贼,还坑害了不少的英雄好汉,甚至连一个跟师兄公孙正同姓的道门好汉公孙胜都骂他是大奸贼。虽然姚政提到过高俅对苏家门人都多有照顾,哪怕是姚政这个黄州人,在东京读太学时也因为黄州也算是苏轼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而受到过高俅的资助,可他还是对高俅的人品不报任何希望……任何希望……何希望……希望!

    咦!好像有哪里画风不对的样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