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东阳门外(1 / 2)  关陇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张韬倚着墙壁从大树上滑落,喘了几口粗气,正要前往东阳门,却见一青年男子言笑晏晏,看样子早已在树下等候多时。

    他头戴笼冠,腰佩玉带,一枚“双鱼戏水”的圆形玉玦垂在膝前,双手背负在大袖之内,神情说不出的潇洒。可是那副笑容落在张韬眼中,却不由地让他一阵心虚。

    他讪讪地走上前去,低低道:“二……二哥,你怎么在这里?”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张府二公子,张韬的二哥张韪。

    “我若不在这里,又如何等得到你?父亲好歹是朝廷重臣,你如此冒冒失失,传扬出去让旁人笑话事小。如今洛阳城内鱼龙混杂,你若有个三长两短,却将母亲置于何处?”

    张韪言语虽轻,却有一股气势压迫而来,让张韬呼吸有些困难,一时之间站在那里不知如何回应。

    归根结底,他还没有学会怎样与这个时代的人物打交道。

    张韪见幼弟沉默,当下也有些于心不忍,轻声道:“吴帝入洛,诚一时之盛事。为兄也想去见识一下,你便与我一起吧。”

    正在此时,张孟从府中追赶而来,在张韪的吩咐下回府套上一辆牛车,载着兄弟二人朝着东阳门外驶去。

    此时此刻,东阳门外人山人海,大道两旁旌旗蔽日,衣甲鲜明的武士执戟护卫。围观众人的脸上带有几分焦急,几分期盼,因为今天是东吴皇帝孙皓进京的日子。

    当然,是作为俘虏,衬托大晋皇帝司马炎的赫赫武功!

    作为从父祖三代人手中接过基业的开国皇帝,司马炎并不如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那样享有极高的威望。与之相反,自从父亲司马昭去世后,他虽然通过“禅让”的方式取得了政权,却逐渐压不住朝堂上的世家门阀与积年老臣。

    即位十五年来,他急需一件绝世功劳夺回朝堂上的话语权。

    而伐吴,就是这样的一种机会。

    如今他孤注一掷,终于在羊祜、张华、杜预等人的支持下拿到了这个机会。

    张韬坐在牛车里,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充满了好奇。五年来,由于发育上的不成熟,他一直被母亲刘氏当宝一样“锁”在庭院之中。这一次,是他五年来第一次外出。

    这让他内心如何不激动?

    “终于见识到了西晋的样子了啊。”他在内心大喊。

    五年来日日夜夜沉溺在对前世的回想中,今日终于可以稍稍抛却,改而迎接这异世的洗礼。然而这兴奋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人流之中,牛车实在是太慢了,被人群挤在中间根本就是寸步难行。

    “二哥,你还是让我下去吧!”

    感受着牛车在人群中如同蜗牛般蠕动,张韬终于受不了煎熬,向着自己的二哥提出了抗议。

    张韪本想反对,看到幼弟焦急的脸色,最终还是无奈地点了点头:“让张孟跟着你,切不可恣意乱跑!”

    “多谢二哥!”

    张韬听完,急忙跳下牛车,从人缝中钻了进去。

    张孟见状,不由目瞠口呆,心中却对三公子有了改观:“都说三公子痴傻,这不是挺灵活的么?”

    张韬钻在人群里,东看看西摸摸,正在兴奋之际,却听到身边一位老者叹息道:“安乐公进京时,老汉还是盛年。原以为蜀贼亡后,东吴弹指可灭,不曾想这一等就是十七年!老汉生时已是天下大乱,能在死前见到天下混一,此生已不为憾矣!”

    张韬听罢,不由点了点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整个三国时代,人口由东汉末年的五千多万,降到了如今的不到两千万。无论如何都无法否认,战乱时代,最苦的便是平民百姓。

    虽然他知道,战乱的根本原因,乃是人口的大爆炸导致了资源的不均衡,而逐渐固化的阶级社会又加剧了分配的不公。与此同时,三国两晋时代乃是有名的小冰河时期,气候的反常导致农作物的减产。所有的因素综合在一起,顿时引爆了汉末这颗火药桶。

    随之而来的,便是历经百年的大厮杀。

    好在如今世道太平了,无论这种太平是经过怎样的过程产生的,中间充满了多少卑鄙与无耻,经历了多少鲜血与杀戮,它对底层人都是一种利好。

    只希望这种太平可以持续地久一点。但张韬知道,这注定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对老者的话深有感触的,可不止张韬一人。这不,旁边便有一位中年汉子愤愤不平道:“若是朝廷上下一心,吴虏何至于苟延残喘十七年!我大晋的兵力早已经对东吴形成碾压。如若不然,岂能在短短四个月内即将之覆灭?”

    那老者听到附和,回头一望,见是一个老相识,轻轻摇摇头道:“朝廷的事情,岂是我等升斗小民所能参与的。老弟,我知你出身中军,当初在羊太傅麾下当差。你虽是断了一臂,未能在此番伐吴之战中出力,终归是留下一条性命。却不比阵亡的袍泽好上千倍万倍?”

    中年汉子沉默良久,方才缓缓道:“虽是如此,失去了战场之功,只怕我等子孙,终无出头之日。”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