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章 深造(2 / 2)  关陇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规定的官学。也就是说,只有被设立为五经博士的“官学”,才有资格在太学招收学徒。

    也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师法”与“家法”。而每一家都有其固有的辉煌。

    举几个例子,两汉之交,汝南袁良研习《孟氏易》,而后传于袁安,从此成为家学,开启了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辉煌历程。而杨震主修《欧阳尚书》,将之定位家学,才重新将弘农杨氏重新推向辉煌。

    如此等等,博士各以“家法”教授弟子于太学。师生传授之际,要遵守一定的师生关系,不能混乱。这叫作“守师法”和“守家法”。

    先有师法,然后有家法。

    师法,指一家之学创始人的说经。家法,是指一家之学继承人的说经。

    例如董仲舒通公羊学,立为博士,他的说经即为“师法”。再传下去,其弟子更为章句,又衍出小的派别,如“颜氏公羊”、“严氏公羊”,就是家法。如不守师法、家法,非但不能任为博士,即使已任为博士,一旦发现,也要被赶出太学。如前汉《孟氏易》传人孟喜,从田王孙学《易》,即因不守家法,不得任博士。

    后汉时期古文经后来居上占据正统,尤其是后汉章帝时期,天下儒生在白虎观开会,统一认知,写成《白虎通义》,今古之争才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

    然而无论是郑玄还是王肃,由于他们遍注诸经,对今古学说进行融会贯通,在老一辈的儒学正统中,却被目之为“混乱家法”。

    张韬苦笑着摇了摇头。

    公允地说,郑玄与王肃等人打破了各家经学之间的藩篱,无疑是很伟大的成就。但也正是由于郑、王之争,意味着经学的整体衰落。虽然如今“玄学”尚未登堂入室,却已经对经学造成了极大地冲击。

    即便如此,想要在这个时代有所成就,经学还是不能不修。而在五经之中,他第一个选择的便是《京氏易》。

    他当然不知道,原本在定陶曾经救过他一名的太史翼,就这样与他擦肩而过。而原本持剑胁迫自己的王弥,却在自己的酒楼里大快朵颐。

    “鹊桥仙”已经逐渐走上正轨,虽然很多菜式的供应链还远远算不上完善,毕竟已经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随着酒楼的逐渐做大,他现在越发感觉人手短缺。

    这次从家中回来,他便要与掌柜唐愚商议一下。毕竟虽然现在天气还很热,也要提前为冬季做准备了。他想抽调一些人,在城外的庄园里试种大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