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前往兖州(2 / 2)  关陇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道而行的老一辈名士又有着发自内心的敬重。

    可惜,以目前的舆论势头,以后兖州势必成为玄学重地,而名教可以预见会不断式微。这些话倒不方便跟幼弟提起了。更主要的是,他发自内心地不想幼弟去了解玄学。

    “兖州分为八郡国、陈留国以魏末帝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当今陛下圣明,对陈留王并无残害。且允许他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仿效魏国制度,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只不过陈留王虽然食邑陈留郡,却居于邺城宫室。”

    “小弟知道,那日我与父亲一起前往醉花楼,见到赵王世子司马荂。听父亲说,那赵王司马伦当前便为平北将军,都督邺城守事。陛下确实圣明,至今还不忘‘关照’前朝废帝。”

    龙湖注:①古代的亿指的是十万,现在的亿指的是万万。古代十进制的量表为:僧、载、正、涧、穰、秭、京、兆、亿、万、仟、佰、十、两、钱、分、厘、毫、丝、忽、微、纤、沙、尘、埃、渺、漠、糊、巡、臾、息、指、那、德、空、净;

    从这个量表中其实可以看出很多传递出来的中国文化现象,比如说被武侠小说常用的时间单位“一刹那”、“一指弹”,用来形容时间极快。那么极快是有多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用上面的量词表换算一下。

    这个量词表实际上也影响了很多中国文化,产生了一系列文化用词,比如说,贾谊《过秦论》中的,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欧阳修《伶官传序》中说的,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比如说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等等;

    再比如很多次词语,分毫、渺小、漠(模)糊、忽微、纤细、尘埃、一“丝”淡淡的哀愁等等,都是由古代量词表引申而来。由于等级比较繁多,记忆不易,后人便对之进行了简化。很多更大更小的单位消失。更小的单位因为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大家就用一些词语去形容就可以了,而更大的量词单位则用数词代替。

    比如说,原本代表十万的“亿”变成了万万。原本的百万、千万的“兆”和“京”分别用数词+万的方式取代。“京”城,实际上便是古代所能想象的大词,有一千万人居住的城市,便可以称为“京城”。而现在的“一亿”,在古代实际上是“一秭”

    当然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量词很多都失去了本来意义,成为引申之再引申,换算杂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