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章 思量(2 / 2)  关陇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阳相已经有些日子了,最近有书信传过来吗?”

    “未有,想来必是事情进展顺利。”

    “若南阳王有希望继承大统,本令必当力保。只是,哎,齐王还有数月便要脱去丧服了吧?朝廷上下有多少眼睛在看着呢,只是不知道陛下是否有容人之量。”

    张华说到这里,顿时有些意兴阑珊。他看向张烈道:“告诉张雷、张武,临近洛阳,千万别再出现什么意外。若是再有定陶之事,叫他们提头来见!”

    “诺!”

    ——————〇〇〇——————

    荀府之中,荀勖不断踱着脚步,不时看一眼案上的竹简,脸上挂满了疑惑。

    竹简看上去有些发黑,正是族弟荀良派人送过来的《汲冢书》。魏襄王墓中出土的竹简极多,所以族弟先行送过来十多卷,以便让自己见识一下这些竹简的真面目。

    他做事向来缜密,很难会被一件事情困扰太久,然而如今他已经待在书房中数个时辰,却总是想不明白。

    送来的这几卷竹简中,记载的乃是“太康失国”之事。

    此“太康”当然不是大晋的年号“太康”,而是夏朝启的儿子、夏朝第二位帝王的名字。

    相传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启死之后,其子太康继位,也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以至兄弟反目,四夷背叛。

    此时东夷有穷氏之后羿,借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驱逐太康。

    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只是后羿扶立的一个傀儡,并没有太大的作为。等到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后羿把“相”赶走而自立为王。

    这一段历史,被称作“太康失国”,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叫“后羿代夏”。

    后羿虽然自立,却被麾下宠臣寒浞(zhuó)废黜。寒浞即位后,派人追杀“相”及其妻妾,自此建立“寒国”,前后称王四十余年,将因“太康失国”而导致分裂的大夏重归于一统。

    紧接着,寒浞对夏后氏子孙进行清除,最终“相”的一个怀有身孕的妃子“后缗”从城墙下的水洞中侥幸逃脱,生下一子名曰“少康”。

    而少康成年后,联系夏后氏遗民对寒浞发起了复仇之战,最终复兴大夏,被称为“少康中兴”。

    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前后百余年,亦是乱世。

    然而这段历史却被史书抹去大部分。荀勖重新将竹简拿在手中,这竹简中所记载的事情,与他在《左氏春秋》中所看到的却是有些许差别。

    他深切地意识到,若是将汲冢中出土的这批竹简整理完毕,只怕当今的经学都要改写。想到这里,他急忙跪坐在案前铺开竹简,提笔想要写下奏章。突然间想到此事还未明确,若是《汲冢书》中所记载的事情太过惊世骇俗,未免遗讥于后世。

    由于与太尉贾充结党,他在士林中的风评并不好。尤其贾充还是亲自操刀杀死高贵乡公的凶手。自古至今,谋杀君主乃是大逆不道之极,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只是这大晋的江山,若非乱臣贼子,又如何能够落在司马家的手里?自古成王败寇,他又岂会将这些风评放在心上,那些人不过是败犬的哀嚎罢了。

    这批竹简数量众多,且文字乃是用蝌蚪文写成,以他几十年的学问,连蒙带猜也不过是看个大概。若是上书陛下,又该找谁负责整理这批竹简呢?

    他将中书省内侍郎、舍人想了个遍,发现并无合适人才。虽然张华学问不在自己之下,然则他如今圣眷正隆,陛下断然不会放他去负责此事。

    他揉了揉眉间,既然事情非燃眉之急,暂且将竹简运回洛阳,放进仓库之中等待合适的时机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