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兵(1 / 2)  郑王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温邑问题虽未彻底解决,但郑忽采用的又拉又打,外加军事威胁的手段,暂时能够将整个局势给控制下来。

    想要让温邑完全属郑,并且让邑中的国人对郑国有归属感,这就需要时间的积淀以及持之以恒的善政。

    而这些已经不是郑忽所能左右的了。

    宴飨结束,郑忽特地在偏厅召见了唐虞稷,说了一番勉励的话,又许了诸多未向众人许诺的好处。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好处不给足了,仅凭几句可有可无的好话就想让人死心塌地的帮忙做事,那怎么可能?

    唐虞稷不是一二十岁的毛头小伙子,不会因为郑忽的两句好话就热血沸腾,从而心甘情愿的粉身碎骨,为王前驱。

    他们这种人眼里只有利益。

    郑忽对此是心知肚明。

    当然了,好处许足了,安插眼线自然也是必不可少。

    不然仅凭几句保证,郑忽如何能够相信此人?

    不仅如此,郑忽还稍微暗示了要将其嫡子带回新郑的想法。

    唐虞稷心中虽有不满,却未敢反对。

    质子这一制度,自古就是取信于人的不二良方。

    唐虞稷心里也明白,如果他拒绝了郑忽的提议,那就代表他心中有鬼,既然有鬼,郑国又岂能容他?

    所以,他不仅不能拒绝郑忽,还得对郑忽的决定感恩戴德。

    听起来很讽刺,但事实就是如此!

    事情谈完,郑忽便找了个理由将人给打发走了。

    接下来,他还须和祭仲等人商议分兵的事情。

    毕竟,他的任务是平定苏子国十二邑。

    温只是这次出征的第一站。

    按照原先的商议,拿下温邑后,大军就要分而为二了,一路由祭仲率领,一路由郑忽率领。

    这是既定政策,没必要再拿出来讨论。

    关键是行程日期,两路人马必须得在事先约定好在陉邑会师的日期。

    这个是重中之重!

    这不仅是因为分兵之后,两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无力征伐赤狄部落,只能等待另一方的到来。

    更是因为此时通信不便,只能事先约定好期限,若有一方未按时到达,那么,另一方便知对方可能在途中出现了变故,从而率军前往援助。

    制定期限不是一件小事,必须得把方方面面的因素考虑在内。

    路程、行军速度之类的就不用说了,关键是必须要对败敌的时间有个较为精确的估算,对其中可能发生的状况也要计算在内。

    所以,这个时间并不是那么容易估算。

    “温事已定,明日大军即出温,祭大夫以为当以几日为期?”

    祭仲面色严肃,掐着手指,在心中默默推算了起来。

    良久,才道:“吾引军东向,十日必可平州及欑茅,与世子会于陉!”

    “那便以十日为期!”郑忽当即将日期定下。

    他向西攻打另外三个邑,行程并不算远,兵力也算不得太强,若不是原、樊两邑情况复杂一点,根本不需要十天时间。

    即便原、樊二邑情况复杂,十日之内,郑忽也有把握赶到陉邑。

    主要是祭仲率领的另一路人马。

    这路人马虽然只需攻打州和欑茅二邑,但路途太远。

    由温至欑茅,再由欑茅至陉,行程差不多是郑忽这一路人马的两倍还多。

    在这种情况下,郑忽自然要以祭仲的预估时间为准。

    最重要的时间已经敲定,接下来要确定的,是在温邑留驻多少人马为宜!

    温邑是大邑,而且又是曾经的苏子国国都,人马留少了,若遇突发情况,恐怕难以应对;留多了,对征伐赤狄不利。

    “以祭大夫之见,应以多少人马驻温为宜?”

    “以臣愚见,五十乘足矣!”祭仲捋了捋胡须,一字一句的道。

    “若事有缓急,五十乘恐不足以御奸!”郑忽无不担心的道。

    五十乘也就是不到一千人,就这点人马留在温邑,说实话,郑忽真不放心。

    无它,温邑各家,即便是郑忽拉拢的唐家,跟郑忽也不是一条心,在这种情况下,就留下这么点人马,郑忽能放心那才奇怪了!

    谁知道,他们在郑国大军离开之后会不会先调转枪口,然后再分赃!

    “世子多虑了,温地各家必不敢于世子去温伐狄之际,借机生乱?”

    “何以见得?”郑忽反问道。

    “其一,温邑各家虽有二心,然人心不齐。其二,我大军暴露于外,各家于此时生乱,真以为吾之刀剑不利乎?其三,唐氏遣质子,必会尽力维持!”

    这些,郑忽自然也明白,但身为一个上位者,对于人心这个动心,从来不会不信,更不会全信。

    像温邑这种情况,只要没有将温邑各家全部铲灭,对这些人无论使了何种手段,郑忽心中多少都是有点不安的。

    这完全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