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三章 桓王的忧虑!(1 / 2)  郑王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这确实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人口少的情况使得在这样的事情上,尽显尴尬!

    论起戎狄来,井友一套一套的,处置得当,深得郑忽赞赏。

    可遇到这种问题,井友显然有些不知所措。

    沉思了好一会,才硬着头皮道:“世子不若迁囚徒,赦其罪,使之戍边!”

    这确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关键在于这种事情的决定权不在郑忽手里。

    而且等事情上报新郑,再发郑国囚徒前来实边,拖延的时间太长,恶金的开采会陷入停摆,影响郑国的春耕!

    这个办法至少在此时是行不通的。

    远水解不了近渴……

    “伐灭草中戎、骊戎后,我欲以其民填台谷、陉二邑,发陉及苏子它邑贫不能自己者以实台谷,井大夫兼理台谷,不知井大夫意下如何?”

    郑忽无声的拒绝了井友的提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井友自然是无不可,他也知道自己的提议有些不切实际。

    更何况郑忽对他如此信任,让他兼领两邑,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待遇。

    井友更没有拒绝的理由!

    “唯!”

    “台谷已下,掘台谷北之恶金乃重中之重,井大夫须急求廧咎如中知晓此事者,使其引我速往!”

    “再者,祝大夫亦须亟整军备战,反,则取二戎,不使为我之忧!”

    “唯!”井友和祝聃连声应道。

    ……

    成周,洛邑。

    郑忽平定苏子国的事情已经在洛邑城中传开了。

    毕竟事情已经过了十余日,成周距离又近,得知消息也很正常。

    事实上,周桓王在郑忽平定原、樊两邑后三天,就已经得到了消息。

    得闻消息后,周桓王有些心神不宁,心中忧虑却又无法与人诉说。

    在苏子国的事情上给郑国下绊子,是私底下进行的,绝对不能摆在台面上来说的。

    而且,郑忽只用十余日便平定苏子国,令他心中大震,震惊之余,又带有担忧、恐惧等各种情绪在内。

    “这难道又是一个郑寤生”周桓王这段时间一直茶不思饭不想的想道。

    没办法,郑国自武公到庄公,两代人都给当时的周王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象。

    甚至可以说是阴影!

    连他的大父周平王,都不能撄其锋,只能不顾颜面的主动提出交质。

    他自即位以来,一直以振兴王室为已任。

    这也是他四处插手别国事务的原因,他一直努力的想要列国能够尊重王室的威严,如宗周那般。

    而郑国一直是他在这条路上前进的阻碍。

    事实上,郑庄公辞去王左卿士一职是他希望看到的。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摆脱郑寤生这个时常搞的他下不来台的猪队友,重新树立周王的威严!

    讲道理,郑庄公辞去王左卿士后,赐彤弓也并非他的本意。

    但是架不住虢公林父和周公黑肩的力求。

    现在想来,他当初也是失了心智,想要展现王室大度的一面。

    而今确实是悔之晚矣!

    他要是知道,郑忽有如此能耐,他说什么也不会赐彤弓。

    这是资敌!

    郑国再出一个类似于郑寤生一般的继承人,光是想想这件事,他就有些不寒而栗。

    郑国不衰,王室岂有出头之日?

    “召虢公与周公前来议事!”

    犹豫了好久,周桓王最终还是决定将一些事情摆在台面上。

    寺人得令领命而去,不多时,周、虢二公相继到来。

    “未知天王召臣等前来可有要事?”周公黑肩率先问道。

    “朕闻郑世子忽十余日定苏子国,过原、樊而临周室,兵锋甚盛,此非王室之福也!为之奈何?”

    “古人云:‘疏不间亲’,郑,子友之后也,未及五服,于天子兄弟也!桓公殁没于犬戎之乱,武公著东迁之劳,其德均不可忘。郑伯虽与天王有隙,然岂可捐大德而置小怨!”

    周公黑肩对周桓王动不动就找郑国的不痛快已经麻木了,这种套话的嘴皮子自然也练的炉火纯青了。

    周桓王对于周公黑肩的这一套话也是听的耳根子长茧,心里腻歪,事实上,他根本就没准备听取周公黑肩的建议。

    没有搭理周公黑肩,周桓王将目光转向虢公林父,想听听虢公有什么建议。

    “周公所言极是!”虢公林父附和了一句。

    这样的事,正如周公所言,疏不间亲,虢公林父也不太想趟这趟浑水。

    周桓王闻言,仍不死心,紧盯着虢公林父,一字一句的道:“虢公强为我计之!”

    虢公叹了口气,知道天子这是铁了心的要给郑国添堵,道:“天王所忧者,无非郑伯后继有人,郑之强盛或将日甚一日,郑强,则王室益卑!”

    “诚如卿言,且为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